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这个问题问得不太好,什么叫做刘备集团最多损失五万人,五万人难道还不多吗?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受演义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于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究竟有多大没有概念,实际上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是相当小的 。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为了让观众听着爽,从来都是不考虑实际数量的,什么袁绍征讨曹操七十万大军,曹操赤壁八十三万大军,刘备东征七十五万大军等等 。至于什么诸葛亮北伐,什么曹丕征讨孙权,没有个二三十万人根本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
但是这也仅限于罗贯中老爷子的想象,三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实际上要比他说的少整整一个数量级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古代的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政府能集中的资源非常有限 。而且东汉时期的人口也并不多,巅峰时期不过5000万人,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黄巾之乱和诸侯混战之后,到三国时期人口已经相当少了 。
在刘备去世的40年后,经过了半个世纪相对和平时期的蜀汉政权被曹魏所灭掉,投降的时候,蜀汉政权交出了他们统计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官吏三万多人,士兵十万八千人,人口共九十四万人 。就算这其中有漏报的成分,蜀汉人口顶多也不过一两百万人 。
这还是经过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后的结果,刘备时期的蜀汉政权人口还不一定达到这个数字 。
事实上,刘备的兵力巅峰期是在汉中之战前到关羽败亡的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刘备的总兵力应该能够达到十五万左右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总共有三万多人,后来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刘备大概带了一万人左右 。不过与刘璋开战之后,刘备由于兵力不足,一年多没有取得进展 。所以后来刘备为了速战速决,将在荆州留守了另外两万多人的老班底调进了四川,于是刘璋投降了 。
刘备之所以能够前后将三万余荆州军调近四川,主要是因为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在四川征战时,不断的在荆州扩编新兵 。从后来的兵力配置我们可以看出,在派军援助刘备之后,关羽在荆州依然拥有3~5万人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刘备带进征讨四川的军队大概有3万,刘璋在四川本地的军队大概有4万,由于双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太过激烈的大战,所以在刘璋投降之后,两支军队的总人数大抵不会有太大的削减,总兵力在7万左右 。
刘备占领四川之后,曹操征讨张鲁占领了汉中,由于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刘备积极准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经过一年左右的准备终于在汉中与曹操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决战,并最终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将曹操的势力逐出了四川盆地 。
汉中之战最激烈的时候,刘备几乎将四川打得民穷财尽 。后方为了给刘备提供支援,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以说,为了帮助刘备赢得汉中之战,四川倾其所有,全民皆兵了 。
我们可以估算出来,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在四川的兵力巅峰时期应该在10万左右,比时关羽的兵力在3到5万左右,所以刘备集团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13万到15万之间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在夷陵之战发起之前,关羽的荆州军团被东吴偷袭全军覆没 。无论关羽是有3万人还是5万人,其实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全都已经被东吴给消灭或者收编了 。
关羽阵亡后,刘备所能调动的兵力就只剩下了四川的军队了 。由于刚刚经过汉中之战,益州此时已经民力耗竭,根本无力再兴起一场大战,所以虽然刘备在荆州之战后恨孙权,恨得牙痒痒,也还是等了两年以后才发起东征 。
三国志等正史对于刘备东征究竟带了多少人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其他史料分析,刘备的兵力大概在5~8万之间,为了这场仗,刘备几乎动员了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他甚至让马良带着重金去行贿蛮王沙摩柯,让蛮王沙摩柯带领1万蛮兵助战,可见是实在没有人了 。
连当时既不可靠战斗力也不强的蛮兵都用上,说明什么呢?说明刘备东征将一切能带的人全戴上了,除了在四川本土留下最基础的防御军之外,刘备已经倾巢而出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所以乐观估计,当时的刘备所剩下的兵力也就是6~7万之间,这与刘备战败之后益州本地的状况也是相符的 。刘备死后益州的西部和南部,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叛乱,但诸葛亮却没有急于进剿,而是放任判断发展,并不是诸葛亮本人不想计较,而是当时的蜀汉朝廷已经完全拿不出兵力来镇压,诸葛亮足足隐忍好几年以后才镇压了四川本地的叛乱 。
刘备的东征几乎是孤注一掷的,短短两年时间,经过荆州和夷陵之战两场大败,蜀汉的兵力从15万降低到只有两三万人,这让蜀汉的国力大大衰减,不要说争霸天下,连当时益州本土都平定不了 。
那么为什么在夷陵之战战败后,蜀汉就一蹶不振了呢?
其实,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让蜀汉失去的不仅仅是兵力,而是战略主动性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蜀汉的北伐路线本来应该分为两路,一路是从荆州方向攻向宛、洛,那里是曹魏政权的核心地带 。另一路是从四川本土出发,攻击陕西的关中平原,占领长安,然后从长安向东进攻与荆州方面的军队会合 。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这两个进攻方向缺一不可,这是相互策应的,尤其是荆州方面,因为有了水运的便利,让荆州军队的后勤补给要远远强于其他陆路进攻的军队 。另一方面,荆州离当时曹魏的统治中心洛阳许昌和邺城很近,关羽北伐的大胜让曹魏打得几乎迁都,这就是荆州重要战略意义的表现 。
失去荆州以后,蜀汉政权不仅丢掉了重要的物资和人员,不仅基地,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直接威胁曹魏中心地带的战略跳板 。
从四川方向发动北伐,虽然可以,但是补给十分艰难 。由于远离曹魏的统治中心,曹操在撤离汉中之后,彻底搬空了雍凉一带的所有百姓 。用量百姓撤离之后,从四川本土向北伐军队运送粮草就会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补给不济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而且由于远离曹魏首都,蜀汉的北伐,每次都无法威胁到曹魏的核心地带,无法给曹魏带来真正的威胁 。这就注定了蜀汉的北伐必定以失败告终 。
说到底,都怪关羽,如果关羽不失去荆州的话,三国的历史也许会改写,但是从关羽失去荆州那一刻,蜀汉灭亡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
其他网友观点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的兵力没有那么大,损兵折将对于蜀汉来说并没有伤及元气,但粮草锱重的尽失是蜀汉多年积累之心血的损失,但这也不足以伤及元气 。在夷陵之战中,对蜀国打击最大的就是“隆中对”这一既定国策宣告彻底破产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直接损失我认为夷陵之战蜀汉损失的兵马不会超过三万人 。在兵力投入上,其中马良游说蛮王沙摩柯带去的有一万左右蛮夷 。根据孙权写与曹丕的书信说刘备“支党四万”,应该也就是冯习、张楠、吴班的前军三万,黄权北防曹魏的五千,陈式水军三千,刘备中军和卫队两千,因此刘备加上沙摩柯投入整个战场的兵力会在五万上下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在夷陵战场上,黄权被切断后南归无路,只能投降曹魏,这个五千军是蜀汉实打实的损失;蛮王沙摩柯的一万兵马即使全部战死,也并非蜀国的根基,无关紧要;而夷陵之战正面战场上并非是歼灭战,而是击溃战,在退败夷陵山区以后,算是进入了蜀军最擅长的地形区,蜀军即使不在抵抗,逃至深山老林暂时躲避还是能够做到的,而且《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孙桓与诸葛瑾合兵后一路攻克蜀国营寨四十余坐,说明蜀军是一路退一路守,并不是在野外决战被聚歼;刘备退居白帝城的时候还有失散的部众纷纷逃回来,经过整编,加上赵云来援,白帝城守军能够达到2万左右,这也是陆逊放弃攻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蜀汉在夷陵之战上损失的兵力并不足以伤及蜀汉元气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蜀汉参战将领里,主将张南、冯习及沙摩柯等阵亡,副将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亲卫傅肜保护刘备时被杀,马良在南方北归时也被步骘截杀 。这个级别的将领损失不能说不大,但也不至于伤及元气 。反而是粮草锱重全部丢失给吴国,在战略上较将士阵亡更为严重 。
深层损失夷陵之战后,蜀汉不仅失去了荆州地区的控制权,更永久的失去了争夺荆州地区的机会 。为何这么说呢?刘备在退居白帝城以后,精心布防,实际上是承认了永安战区由二级战区直接沦为了一级战区,在领土边界上就直接面对了魏吴两个国家,而后刘备托孤以李严为永安太守,就更为确定了永安战区的地位,也是改变了东出的战略计划,转攻为守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在形势上,魏国独大的局面并未改变,而东吴在夷陵之战中算是大赚了一把,不仅战胜强敌刘备,还控制了荆州绝大部分地区,此消彼长间,蜀国的贫弱再一次加深,在三足鼎立的大形势下,蜀国只能与一方结好才能立足 。这也是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主动向东吴争取外交上修好的原因 。既然必须与吴国修好,那么短时期内,就再也没有可能向荆州地区发起争夺 。
诸葛亮是在准备平定南中地区前,派邓芝前往吴国重修两国关系的,这一点上展现了蜀国尴尬的一面,那就是背面曹魏虎视眈眈,国内南中地区又动乱不止,东面的老朋友尚有争取的可能,因此吴蜀重归于好是蜀汉最迫切需求的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既然东出已经没有希望,那么面对益州疲弊的窘境,诸葛亮振兴蜀汉的唯一出路就是北伐 。这个北伐与隆中对里出秦川的战略规划并不一致,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上将军由荆州出宛、洛的战略策动 。因此,诸葛亮北伐的实际意义也就是占据关中,控制陇右 。这也是夷陵之战对于蜀国最大的影响,那就是既定国策不得不做出调整 。而这一国策的调整也让蜀国的诸葛亮戴上了“明知不可为而为知”的帽子,姜维也背上了“穷兵黩武”的骂名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这一战争对于蜀国的影响比较深远,随之而来的刘备去世、南中暴乱、北伐无功,都让蜀国积重难返,有心无力才是最尴尬的地方 。
其他网友观点夷陵之战,刘备出兵五万多,在秭归征服夷人首领后,又得二万多强娨夷兵,号称七十万大军灭吴 。最后刘备兵败,只身逃回白帝城,蜀汉全军几乎覆没 。
赵云迎接刘备兵力和和残兵败将,在不断逃回后,军队又收集到二万多,除黄权整体,投降曹丕外,二万人在白帝城李严已经部置到防线上,但是国内叛乱非常严重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 。刘备兵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己于八月份率众向曹魏投降 。同月马良也由深入到东吴南方,往西北撤走时,步骘截击归路血战后,也全军覆伏,自已战死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 。晋人付玄的《付子》说是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
刘备逃到白帝城 。潘璋,徐盛人等先锋将领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刘备也收聚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有两万人马准备抗击 。陆逊却下令仃止追击,他在等待雍闿的消息,却已经失去攻克永安机会 。
他等雍闿,朱褒,高定及其孟获叛乱 。能和东吴连成一块 。
雍闿投降吴国,吴国遥授雍闿为永昌太守,只是道路阻塞,又在益州西部 。有东部隔绝,而且又有王伉和吕凯一起防御,坚守城池直至到来诸葛亮大军到来 。
王伉和吕凯一起率领军民战斗,鼓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 。雍闿多次发布榭文,劝诱吕凯王伉的人 。吕凯面对雍闿的檄文回答为,
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天下没齿痛恨,万邦为之悲悼,臣民无老少,莫不恩竭筋力,肝脑涂地,解除国难 。想到将军您家世代受到汉朝恩惠,我以为您应当亲自把汇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恩,在下不负先人,以兆功劳著于竹帛,干载史册留名,哪想到您反倒向吴国俯首称臣,背本就未 。一一 。先帝龙兴立汉,海内望风归附,朝臣聪敏,上天降下安康 。一一可是将军您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 。比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还有什么能依靠呢?一一再次收到您檄文发愤忘食地,表述一下自己心中所想,请将军您仔细地省思明察 。
益州的雍闿,朱褒和高定的叛乱一下使益州大乱 。只有吕凯王伉坚守正义,没有反叛 。至到坚持建兴三年,雍闿朱褒高定三人的人马被诸葛亮设得反间计所中自相残杀失败,高定部将鄂焕一戟刺雍闿于马下,就枭其首级 。其余军土皆降 。
陆逊在等待雍闿的叛乱中胜利,已经永远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
由于孙权打刘备大胜,再不想质自已儿子到洛阳,又不听曹丕让他继续追击刘备的命令形成抗命 。再加上孙权更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在吴军进蜀后,袭击后方,陆逊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
九月曹丕下令攻击东吴,因陆逊早有准备,曹丕军队无功而返 。
夷陵之败,让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受到内外沉重打击,丞相诸葛亮花了的5年的时间,先合好东吴,后才重建新的国家政权,平定内部叛乱,有了一支自已军队能够进行北伐 。如果陆逊继续打击刘备,国家就统一了,可惜没有 。三分天下当时错踪复杂的历史结果 。非孙权能够主导,更不是曹丕刘备所愿 。曹丕更是等待统一的消息,陆逊却仃止追击刘备,把统一希望留给司马炎,曹丕不去攻打刘备,却打东吴,天下三分局面彻底造就,本来没有成帝孙权也成了皇帝 。诸葛亮在内外之乱中,废尽心力没有军队,二万军队还在李严手里,去抵抗东吴深入 。诸葛亮无军无人,只有依靠成都县令越寯太守马谡之兵,南征跟随雍闿叛乱的孟获 。就用了三年,后两年才平定雍闿高定叛乱 。是非常艰难五年多岁月 。
刘备在夷陵之战军队惨败,各营都损失惨重唯独刘备主帅帐下的牙门将向宠,所领军队完好无损,成为诸葛亮的王牌军,向宠成为都亭候,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是诸葛亮“愚以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为诸葛亮最先依靠将军,是他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诸葛亮当时只有可用的向宠,似主将帐下卫侍的偏将的小队军队罢了 。蜀国没有强大军队支持国家政权危机四伏混乱不堪非常软弱 。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