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有和曹操一战的实力,重要谋士张昭为何选择做“带投大哥”?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是战是和东吴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主张投降,一派是以程普、黄盖为首的武将主战 。
文章插图
张昭是孙策临死之前的托孤重臣,理应为东吴考虑 。更何况东吴有和曹操一战的实力的,为何他却带头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呢?
这件事可以从《吴历》看出一点端倪 。孙策临终托孤,吴历曾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孙权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 。如果不能辅佐(能力不行)你就取而代之 。(这和刘备托孤很类似)后半句就是如果连你也掌控不了局面,就放弃江东,回到原来的地方(孙策发迹的地方),好歹能保住家人的性命 。
文章插图
孙策已经制霸了江东,为什么还说的这么严重呢?其实也不怪孙策说的这么严重,孙家属于外来户,他虽然依靠武力拿下了江东,但是他并没有收获当地士族之心 。
很多当地的士族都反对他,比如说许贡就曾经跟曹操写密信要除掉孙策,因为信件被孙策截获,才化解了这场危机,但紧接着许贡的家将刺杀孙策,让孙策受了重伤 。
文章插图
孙策这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得士族之心 。如果不采取措施,这种事情很可能会再度发生 。在他去世托孤时,他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幼子接班,因为形势太严峻了,小孩子干不好;也没有选择性格和自己十分相似的三弟孙翊(事实上孙翊最后也被刺杀了);而是选择了相对温和的二弟孙权 。他的目的很明显,不争了,先把手上的这点地盘整理顺了再说 。虽然做出了这个选择,孙策仍然担心孙权掌握不了局势,所以他才说了上面的话 。
当然张昭很忠心,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而是竭尽全力的辅佐孙权,逐渐的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局势是稳定了,但是拉拢士族并没有什么很好的改善 。这一点从孙权接班多年,并没有尺寸的开疆扩土就可以看出来 。
文章插图
这次曹操欲图东吴,这个问题又摆上了台面 。那就是江东的士族不愿意打仗 。
作为东吴的重要谋臣,张昭对这种大事,势必提前摸过底 。如果本地的士族都不支持抗曹,孙权一意孤行,那么孙权乃至孙家的处境就非常的危险了 。他这种选择是托孤老臣外带家长式的选择 。
当然孙权在周瑜和鲁肃等人的劝说下选择赌上一把和曹操开战 。非常幸运的是曹操军中爆发了瘟疫,曹操被迫选择了撤退 。
文章插图
如果没有这样的运气,一旦战事久拖,后方的士族难保不会趁机作乱 。孙权必死无疑,孙家能不能留后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张昭才主张投降 。
张昭主降的苦衷孙权也明白也不明白 。说他不明白吧,安排周瑜抵抗曹操,只派了几万人马,大部分还是留在了自己手上,以防背后有人叛乱 。虽然嘴上说周瑜打不过曹操,他会亲自出马 。但很难说周瑜如果败了,他不会选择投降 。
文章插图
说他明白吧,张昭主降在孙权心中留下了一根刺,当他登基当皇帝的时候,张昭本来是想恭贺他几句的,但孙权想起以前张昭投降的主张,说了一句很伤张昭的话:“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我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让这个一心为孙家的老臣诚惶诚恐 。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很简单,因为投降符合大族的利益 。三国中东吴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他不像曹操刘备一样可以压得住大族 。东吴的体制是很独特的,他与大族比如陆家,张家、朱家等共存共治的 。时而拉拢,时而打压的 。
孙权是三家中最富有的,因为他不用为养兵发愁,兵都由各家自己养着 。刘备还要考虑兵源的问题 。鲁肃死后的兵归了吕蒙,吕蒙死后的兵又归了别人 。
曹操南征之时,孙权统治江东时间并不长,江东百姓还认天下属于汉朝 。曹操代汉讨伐,从名义上来说归顺才是正确,而反抗是不对的
文章插图
因为和朝廷作对这就是叛逆 。只不过因为曹操这个形象在后世不怎么样,所以很多人轻视了挟天子的威力 。
其次归降对大族很有利 。
赤壁之战打与不打对孙权影响很大,但对大族的意义就不同了 。打赢了这些大族需要损失自己的兵源,打输了那情况更惨,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还要面临曹操的怒火 。
当时鲁肃说的很清楚: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大族有自身的实力,投降曹操,曹操为了统治江东需要,必然还会对他们进行重视,所以最终他们还是能混到官职 。
所以投降对张昭他们来说获得最大的好处,开战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都没有好处 。
文章插图
有些人奇怪为什么巴蜀的谯周会主张投降,原理与张昭的理由是一样的 。因为他们都是本地人,都有势力,谁统治都会依靠他们 。
为什么周瑜和鲁肃会主战呢?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家族势力,而且得到孙权的重用,跟着孙权混那是鸡头,跟着曹操混估计连个牛尾都混不到 。从他们自身利益上来说自然要主战了 。
从孙权的角度来说自然也是主战,包括刘琮一开始也主张,但是因为手中无人可以抵抗才选择投降的 。
其他网友观点孙权和张昭的关系非常微妙,两个人既不算是很明确的君臣关系,而且即使张昭是臣,也是有权力的臣 。在孙策去世的时候将孙权托孤给周瑜和张昭两人,之所以是这两位,是因为江东这片土地上,这两位都有话语权,但又不是江东士族行列,所以算是坚定的拥孙派 。但这样一个用户孙家的张昭,为什么在曹操拿下荆州之后提议投降呢?
文章插图
其实大趋势上来看这并不只是张昭一个人这么认为,当然地方大族都是为了能够赶走孙家人,哪怕是当曹操的臣,也不愿当孙权的臣 。而张昭则是更为简单,张昭对比了双方的实力之后,才有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打不过,与其说拼个你死我活,不如还是投降作罢 。为什么张昭要这么说呢?在孙策临终的话里有这么一句“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这里的君便自取不是说张昭自己当主人,而是张昭有选择权,废立权 。另外下一句则是说如果不能保住基业,那么缓步西归,也就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保一家老小血脉即可 。
文章插图
【东吴有和曹操一战的实力,重要谋士张昭为何选择做“带投大哥”?】
所以到了这种存亡时刻,张昭要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第一是自己要没有风险,第二则是要完成孙策的托孤意愿 。显然和拥有了荆州的曹操正面对抗是不明智的选择,因此张昭才提出了投降的建议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张昭的个人私欲,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毕竟孙权投降了会是什么结局难以说清,但张昭不过是换个老板继续上班罢了 。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张昭也不是第一个提议投降的人,在《三国演义》当中还只是反映了武将想要作战,文官主张投降的一面,但实际上情况比这个还要糟糕,几乎是只有周瑜和鲁肃两个人提倡主动出击,目标是称帝而不是割据 。在《三国志》的记载里有着“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一句,意思也表达了当时大环境是投降,人心不稳,唯独鲁肃一人支持孙权力战 。
总而言之张昭是在托底的前提下提出的投降,毕竟张昭的义务是保住孙家人,就不算是有辱使命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江东确实难以一战,(不是说实力不够,而是比较冒险,一输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所以张昭只能提早劝降 。
推荐阅读
- 怎么判断一个女生是不是处女?处女有哪些明显特征?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春季老年人没有食欲怎么办?春季老年人不想吃东西怎么办?
- 宝宝可以喝甘草茶吗?宝宝喝甘草茶有什么好处?
- 女性经期养肝注意事项有哪些?女性经期如何养肝?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怀二胎初期有什么症状?怀二胎初期症状有哪些?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