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本病是指口腔粘膜发生表浅、圆形或椭圆形小费疡 , 又有口舌生疮、口疡等.因邪毒侵袭、脏腑积热、热盛化火上熏口腔 , 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 , 应与口麋相鉴别 。与西医的复发性口腔潢疡相类似 。
【辨证治疗】
1.心脾积热
【口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口疮数目较多 , 面积较大 , 或融合成片 , 溃疡红肿疼痛 , 覆盖浅黄色伪膜.伴屠红面赤 , 心烦口渴 , 溲黄便秘 。舌质红、舌苔黄 , 脉数 。
立法:清热泻火 , 消肿止痛 。
主方:凉膈散(《和剂局方》) , 加大青叶、生地、丹皮 。
加减:脾胃积热为主者 , 口干口奧 , 加生石膏;心经积热为主者 , 口疮多在舌实舌缘 , 心烦 , 小便短赤涩痛 , 加木通、莲子心 。
2.肺胃壅热
临床表现:口疮发作迅速 , 分布广 , 费疡面积小而数目多 , 色红 , 疼痛 , 可伴发热头痛 , 舌苔薄白或薄黄 , 脉浮数 。
立法:清热散风 , 凉血解毒 。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 去豆豉、荆芥穗.加蝉衣、丹皮、生地 。加减:热毒炽盛满口烂疮者 , 加紫花地丁、野菊花、青黛 。
3.肝郁积热
临床表现:多见于女性 , 口疮常于经前或情志不舒时发作 , 口疮或多或安 , 心烦易怒或抑郁不欢+胸胁乳房作胀.月经先后无定 , 经前少腹胀痛 , 经行不畅或痛经 。舌质暗红 , 脉弦 。
立法:舒肝解郁 , 凉血清热 。
主方:丹栀逍遥散((医统》) , 去生姜 , 加青黛 。
加减:胸胁胀痛 , 加郁金、青皮;舌暗有瘀斑者 , 加丹参;经行不畅 , 加泽兰 。
4.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溃疡反复发作 , 面积不大 , 数目不多 , 周缘稍红 , 轻度灼痛 。伴见口燥咽干 , 头晕耳鸣 , 手足心热 , 腰膝疫软 。舌质红、苔薄黄 , 脉细数 。
立法:滋阴清热 。
主方: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 加元参、麦冬 。
加减:失眠 , 加酸枣仁、夜交藤 。
5.脾胃虚弱
临床表现:溃疡数目不多 , 疼痛不重 , 但愈合慢 , 口疮周缘水肿 , 色淡或暗红.伴身倦乏力 , 食少便溏 。舌胖质淡、舌苔薄白或滑腻 , 脉沉弱或濡弱 , 立法:健脾和胃 , 佐以清热 。
主方: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 加黄芩 。
加减:脾胃虚寒 , 呕吐吞酸者 , 加吴茱萸、黄连;虚寒更甚 , 脘腹冷痛 , 四肢不温者 , 加制附子 , 干姜 。
【其它疗法】
1.针刺
主穴:合谷、足三里;配穴:上唇口疮配人中、地仓 , 下唇口疮配承浆、地仓 , 舌部口疮配廉泉 , 颊部口疮配颊车 , 地仓.针刺单侧或双侧 。2.耳针穴位:选用口 , 舌、心、脾、胃、肝、肾、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等穴 。
3.贴敷
醋调吴茱萸末贴敷于足心涌泉穴 。
4.含服
西瓜霜含片或錾漫大青叶口含嚼服.
5.含漱
用升麻、黄柏 , 大青叶水煎含漱 。
6.散敷
养阴生肌散、冰硼散、锡类散、或鸡内金烧灰敷于患处 。
【文献参考】
1.口舌生疮 , 固多由上焦之热 , 治宜清火 , 然有酒色劳倦过度 , 脉虚而中气不足者 , 又非寒凉可治 , 故虽久用清凉 , 终不见效 。此当察其所由 , 或补心脾 , 或滋肾水 , 或以理中汤 , 或以蜜附子之类 , 反而治之 , 此寒热之当辨也.(《景岳全书·口舌》卷二十六)2.蒲辅周治疗反复发作多年的口疮 , 脉虚者 , 用封髓丹屡效 。(《蒲辅周医案》)3.彭义士报道 , 用芪附汤治疗顽固性口疮24例 , 药用黄芪、制附片 , 白术、慧苡仁、土茯苓、甘草随症加减 , 治疗口疮反复发作属虚证者 , 全部有效.(《中医杂志》(11):44 , 1983) 。
【调护 , 禁忌】
1.调整膳食种类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 少食或忌食辛辣炙博之品.2.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口疮发作 , 便秘时 , 可服用蜂蜜以通利 。3.避免过劳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西医诊断拳考】
复发性口腔溃疡:
(1)口腔粘膜反复出现孤立、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溃疡 。
(2)溃疡有明显的疼痛 。
(3)有自限性 , 一般7~10天自行愈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