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
原因简单,诸葛亮七出祁山已经耗尽了蜀国国力,川民食不裹腹面有菜色,蜀国之中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庶民百姓,人人厌战,兵卒思乡士气低落,你让姜维怎么继续北伐?
况且诸葛亮信任姜维不一定蜀国君臣民众也相信姜维,这时即使姜维有伐魏之心也不会有讨魏之力 。
姜维是个聪明人,他也只能停止伐魏,于民休养生息,并用二十年时间理政治国、垦田囤粮,训练士卒 。
二十年后,蜀国政通人和国富民强,军队兵精粮足,士气高涨,伐魏条件成熟,姜维毅然挥师出祁山伐魏,只可惜既生瑜何生亮?姜维伐魏偏碰上邓艾,也就无可奈何了 。
其他网友观点没有郭循,别说等了二十年,等到死,姜维也不会有机会北伐!
文章插图
蜀汉政治格局
一,诸葛亮死后,刘禅皇权,开始加大,其本人的治国理念,开始逐步落地实施 。
刘禅并不是一个无能的人,最起码,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
这种自知之明,使得他在历史上,有两个为人称道的地方:
一是反对北伐,最多只是让屯驻汉中,等待魏国内部生变,或东吴先出兵,蜀汉再行北伐,这充其量只是装装样子,安抚一下姜维之流的“主战派”而已 。
二是蜀汉灭亡之后,到了洛阳,刘禅继续装傻,骗取信任,赢得善终 。
文章插图
蒋琬:尚书令,反对北伐,主张休养生息 。
二,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阻止“第二个诸葛亮的出现” 。换言之,刘禅对相权,开始消弱,其手段就是“分权” 。
一是不再设置丞相一职,代之以尚书令 。
二是即便是录尚书事,也设置为两个人,这样,便可以将“分而治之”了 。
如:公元247年,姜维与费祎,共录尚书事 。
什么概念?
就是不让你姜维也好,费祎也罢,成为第二个诸葛亮,军政大权一把抓,想北伐就北伐,不顾蜀汉实际国情,任性而为!
文章插图
费祎:录尚书事,反对北伐 。
三,郭循刺死了费祎,打乱了刘禅规划好的政治格局,姜维摇身一变,迅速成为了“第二个诸葛亮” 。
即便成为了第二个诸葛亮,姜维此时,也只是一个“卫将军”,而非“大将军”;
即便成为了第二个诸葛亮,姜维此时,也只是一个“录尚书事”,而非“尚书令”,更非“丞相”
换言之,熬死了蒋琬,等死了费祎,姜维此时终于成为“蜀汉第二人”了!
于是,开始大举北伐 。
文章插图
姜维:卫将军,录尚书事,一心北伐 。
四,放开手脚的姜维,开始了军事生涯的第一次“像样的北伐” 。
就在这次北伐结束后,姜维获得“督内外军事”的权力 。
然而,他仍不是“大将军”,仍不是“尚书令”,仍不能“开府治事”!
换言之,如果刘禅主张北伐,那么,他就会把军政大权,全部交给姜维,但是他没有 。
为什么?
他一如既往地反对北伐!
文章插图
姜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六福雅士评曰:刘禅将姜维从“辅汉将军”,提升为“镇西将军”,在公元247年,提升为“卫将军”,录尚书事,不是准备让姜维北伐的 。恰恰是要分费祎的权力的!为的就是不让费祎成为“第二个诸葛亮”!
然而,郭循突然刺死了费祎,原来的政治格局瞬间被打破了!
而此时的蜀汉,蒋琬,费祎死掉了;王平,吴懿也死掉了 。
换言之,没有人能拿出来与姜维抗衡了 。
这样,刘禅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姜维,成为蜀汉政坛的“第二个诸葛亮”:
一是他一个人独掌军政大权;
二是他热衷于北伐 。
姜维的一意孤行,执意北伐,使得朝堂之上,遭到群臣的反对 。
于是,他带领军队,常驻沓中,美其名曰“屯田”,实为“避祸” 。
这样,在蜀汉,实际上是形成了两个中心:
沓中,军事中心,姜维主导;
成都,政治中心,刘禅主导 。
就是这样一个布局,给了邓艾一个空子钻,偷袭成都,灭了蜀汉!
文章插图
刘禅不战而降
敬请关注:六福雅士 。
风趣幽默,谈史论道 。
其他网友观点姜维北伐,距离诸葛亮死后二十年,为什么等了这么长时间才决定北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文章插图
(诸葛亮北伐示意图)
与《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同的是,事实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时间集中在228年至236年,而且只有两次是由祁山出兵 。诸葛亮本人在最后一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前线 。
在蜀汉阵营中,黄忠、马超、魏延、姜维都是半路来投,这其中又以姜维资历威望最轻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中原,当时姜维还是魏国天水郡参军,受到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走投无路的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 。此时蜀汉阵营尚有魏延、马忠、张翼、王平等名将,显然姜维无论资历威望都尚浅,又是曹魏降将,要想短期跻身蜀汉高级将领之列显然是不可能的 。
姜维在诸葛亮身边八年,尽得他毕生所学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其遗志,待机北伐中原,可是北伐时间一拖再拖,直到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才再一次重启北伐大计,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蒋琬、费祎等蜀汉大臣反对北伐
文章插图
(大将军蒋琬反对大举北伐)
诸葛亮五伐中原,成果并不大,兵力损失比较小,但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进”,国小民贫的蜀汉举倾国之力出人出粮支持北伐 。蜀汉凭借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五次北伐基本没有大败过,因此兵力损失不大,但是对粮草的需求却从未减少,这自然给蜀汉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七年北伐对蜀汉的经济和生产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死,蜀汉便停止了北伐 。
诸葛亮五丈原病逝后,接班人蒋琬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对外与东吴巩固盟友关系,屯兵边境严防曹魏来犯 。
而在蜀汉内部,在诸葛亮病逝后,反对北伐成为主流 。不仅蒋琬,还有费祎、谯周、董厥 、张翼等蜀汉后期重臣都公开反对继续北伐,甚至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都对北伐中原提出了激烈的反对意见 。
当反对北伐成为蜀汉上自后主,下至百官的主流意愿时,彼时还位卑言轻,在蜀汉资历威望尚浅的姜维自然不敢冒然提出北伐中原 。
上位艰难
文章插图
(姜维剧照,成为蜀汉大将军姜维花了十多年时间)
姜维本魏国降将,诸葛亮赞他是“凉州上士”,但毕竟是由魏来投,轻付以兵权必定会遭到蜀汉旧臣的心理反弹 。
因此,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当着杨仪等人面临终嘱托,由蒋琬、费祎继其丞相事 。姜维毕竟是武人出身,但诸葛亮非常爱惜人才,曾给蒋琬写信,信中写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其人,凉州上士也 。”连李邵、马良这样的当世奇才都不如姜维,可见诸葛亮对他之器重要远远超过其他人 。
但是,在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在蜀汉的位置还是比较尴尬的 。
大将军蒋琬执政期间,姜维基本就是一个武将的角色,平定羌兵之乱,攻打陇西力抗曹魏,成为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延熙六年(243年),后主下诏,迁升姜维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姜维的政治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
延熙九年(246年),大将军蒋琬病逝,同年,费祎继任大将军,姜维与之共录尚书事,开始实掌朝政 。不过,彼时的姜维仍然不能入朝辅政,而是继续对外平乱和抵御曹魏 。
直到延熙十六年(253年)春,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在蜀汉忠心耿耿二十多年的姜维才算是迎来了他最辉煌的时候 。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年),朝廷拜姜维大将军,都督内外军事,至此大权独揽,成为蜀汉最后一位实权者 。
但此时的蜀汉内部反对北伐依然是主流,姜维虽拜大将军,实掌兵权,而内政却几乎是无法干预,他大部分的时间都领兵在外,其情况和当年的司马懿很像,要不然也不至于连一个小小的宦官黄皓都解决不了,反因为害怕黄皓报复而屯兵沓中不敢回成都,可见姜维当时的境遇真的比较尴尬 。
北伐实出无奈
文章插图
(姜维北伐示意图)
姜维北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国志》记载姜维从238年开始北伐,至262年止,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远远要高过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
但是《三国志》的这一说法水分很多,好几次根本都算不上是北伐 。比如延熙三年(240年),姜维率军攻打陇西,但为魏将郭淮所迫,很快便退兵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在这一年主要做的就是收纳雍、凉二州的羌胡族人人,并击退了魏将郭淮、夏侯霸,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
姜维真正开始大举北伐,要到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当时蜀汉唯一能倚靠的大将就是姜维了 。次年,姜维总揽蜀汉内外军事,终于可以实现其北伐中原恢复汉朝河山的远大志向 。
姜维北伐,不仅雷声小,雨点也小,北伐规模不可与诸葛亮时期可比 。大将军费祎在世时,一直遏制姜维北伐的决心,曾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因此,每一次拨给他的军队都没有超过万人,以区区数千之兵要想攻下雍、凉二州,饮马渭水,简直是痴人说梦 。
那么为什么姜维明知不可为却强要为之呢?毕竟在诸葛亮身边那么多年,深知诸葛亮五伐中原都是铩羽而归,姜维智谋不如诸葛亮,坚持北伐难道仅仅是为了继承丞相遗志?
姜维北伐其目的何在?
诸葛亮在世时,五伐中原,但他也深知蜀汉实力远不如曹魏 。两川之地,地险民强,有剑阁这样的天险,入川实不易 。诸葛亮积极北伐的同时,也对各处关隘严加防守,以汉中为屏障确保成都的安全,这是诸葛亮生前定下的战略方式,攻守兼备,防患未燃 。
姜维一贯延续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但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实在很险恶,蜀汉人才衰退,几乎无将可用,姜维独立支撑 。而内政方面,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这个黄皓是个奸吝小人,侍中董允在世时对他极为厌恶,黄皓因此不敢乱来 。待到董允去世,朝中再无人能制得住他,黄皓因此权势熏天,目中无人 。
姜维深知黄皓之害,屡次向后主进言要除掉黄皓,但都被刘禅阻止 。黄皓因此深忌恨姜维,想办法剥夺姜维兵权,然后加以谋害之 。姜维内不能除掉宦官,却反受其害,心中部安,只能出成都以避祸,身为总揽内外兵权的大将军,姜维绝不甘心就此失去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 。蜀汉后期姜维频繁对曹魏用兵,除了继承诸葛亮遗志,其实很大原因是为了避祸 。
北伐结果
文章插图
(殉国而死的姜维)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姜维共进行了11次北伐,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持不克四次,大败小败各一次,两次败仗都是败在魏将邓艾手中,可见邓艾确实是姜维的苦主 。
姜维历次北伐,胜多败少,而且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可见其军事才能确实非同一般,诸葛亮选他作为接班人是对的 。蜀汉十一次北伐,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在汉中一线一直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为稳定蜀汉政权提供了有力的前方保障 。
【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对于姜维北伐,史学界对其评价始终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 。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停摆了二十年北伐,与民休养,国力有所恢复,但在姜维重启北伐后,蜀汉损兵折将,军事和财力消耗很大,国家“兵困民疲”,加速了蜀汉的衰败 。但是,姜维在与曹魏的多年战争中,也同样的给予了曹魏以沉重打击,双方互有损耗,败多胜少的曹魏损耗比蜀汉要大的多,如果没有姜维的积极北伐,蜀魏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会更大,从这一点来看,姜维北伐无疑是在位蜀汉续命,其正面作用巨大 。
推荐阅读
- 孩子为何会患“学校恐怖症”
- 宝宝为何不爱喝水?宝宝有哪些喝水禁忌?
- 月经推迟为何容易长痘痘?月经推迟导致长痘的原因是什么?
- 11岁女孩为何会胸疼?11岁女孩胸疼该怎么办?
- 热恋中女子为何早尝禁果?如何走出爱情误区?
- 不吃肥肉为何胆固醇还高
- 治疗中风后遗症为何首选补阳还五汤?
- 健脾益肾汤为何能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 为何要警惕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 逆反心理为何使孩子和父母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