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肓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出处】《针灸甲乙经》:"腰脊痛,恶寒,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胞肓主之."

【别名出处】无
【穴名释义】穴在膀胱俞之侧,适当膀胱与脂膜之间,主治膀胱之疾,故名之.
【定位】在第十九推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解剖】在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处;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有臀上神经.
【归经】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俯卧.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当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强腰脊,利水道,通下焦.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癃闭、阴肿、腰脊痛.
【刺灸方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可向小腹及臀部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小便不利、阴肿配中极、三阴交穴;腹胀肠鸣配天枢、大肠俞穴;腰脊痛配委中、肾俞穴.
【胞肓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临床应用】胃痛、坐骨神经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