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索取用户隐私”乱象频现 背后隐藏“App包上架”灰色产业链( 二 )


“在App‘包上架’的产业链已经非常繁荣 , 且很成熟 。 究其原因 , 主要还是上架门槛低、应用市场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 。 ”看懂研究员、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商业利益的驱使 , 令App滥用权利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时常发生 ,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App索取不必要的安卓系统权利 。 例如 , 根本无需获取定位权利的App , 索取用户的定位权利后 , 可收集公民的位置信息并上传 , 以获取相关商业利益 。 另外 , App将用户在软件应用过程中的隐私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用作广告营销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 更有甚者 , 部分App还会监听用户对话等信息 , 一些购物App则利用大数据推送相关的购物信息 。 当下 , 贩卖公民隐私信息或利用公民隐私信息进行非法经营的行为非常猖獗 , 尤其是在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方面 。 ”
截至目前 , 我国对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治理才刚刚起步 , 但监管力度却在不断加大 。 2020年7月 , 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 从此开启了对App侵害用户权益长期专项整治行动 。 进入2021年后 , 相关整治行动加速落地 。
【证券日报|“索取用户隐私”乱象频现 背后隐藏“App包上架”灰色产业链】 手机预装市场的快速发展 , 也是手机App疯狂上架的诱因 。 其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 , 也驱使手机厂商乐于预装各类App 。 “安装一个App , 手机和平板等终端厂商可以获取1元至2元的收入 , 如果预装30个以上的App , 手机厂商的成本就可消减大半 , 甚至可完全抵消成本 , 这对目前利润率较低的手机厂商而言非常有吸引力 。 而很多预装的App , 用户都是无法删掉的 。 ”一位手机软件开发人士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据了解 , 安卓手机预装渠道的手机出货量就占总出货量20%的份额 , 而其带来的App激活量和流量增量也是显著的 。
“随着相关部门监管的加强 , 预计安装App市场规模将会减少50%以上 。 ”肖旭建议 , “针对App过度索权问题 , 要从三方面加强监管 。 首先 , 应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明确主管领导 , 落实责任部门 , 明确责任追究;其次 , 严格执行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 在现有法律体系下进一步细化法规条例 , 开通举报渠道 , 对违规收集信息的行为加强执法力度;最后 ,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 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 共同抵制违法违规行为 。 ”
袁博则建议:“保护用户隐私 ,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立法 , 增强对隐私信息滥用者的惩罚力度 。 二是加强对App软件市场类平台的督促 , 通过App软件市场的检查、监督和惩罚机制 , 将滥用权限的App挡在下载和使用的大门之外 。 三是加强智能终端相关企业的安全加固 。 华为、小米等国内智能手机制造商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技术应用上已有很大进步 , 智能系统本身应该加强对安装应用的监测以及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 , 应避免系统广告的泛滥 。 四是加强对用户的教育 , 让开发者和消费者从根本上重视对隐私的保护 。 开发者时刻要把侵犯隐私权作为安全红线 , 消费者也应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 ”
“我国正在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 , 全行业都需要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 。 以5G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正值产业发展初期 , 市场增长迅速 ,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 但无视用户隐私、强索用户权限的行为 , 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拦路虎’ , 我们必须要为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清除这些隐患 。 ”张孝荣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