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荧惑”老照片曝光!背后竟是这些人……
2021年5月15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这一落的背后,有太多期盼。
火星,古人称“荧惑”,
荧荧像火,又行踪不定,令人迷惑。
从目光与苍穹相遇的那一刻起,
我们的祖祖辈辈就从未停止翘首问天。
1956年秋天,北京古观象台,
成千上万的人围着望远镜排起长队。
报上登了“火星今年距离地球最近”的消息,
大家总算有机会看看火星的“芳容”,
虽然一个人一次只能看不到一分钟,
并且效果如下图所示,
文章插图
但对火星迷来说,
这已足够让人兴奋,
有人甚至一次次排队,
就想看看能不能瞅见“火星人”。
文章插图
一位叫李元的年轻人天天来古观象台,
为大家介绍火星知识。
从小就对星空无限热爱的李元,
曾手绘一张星图庆祝抗战胜利。
文章插图
他还参与筹建了新中国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
见证了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向往。
由他编制的天文馆第一个星空表演节目《到宇宙去旅行》,
成为当时的“爆款”。
只要花上三根冰棍钱,
观众就能坐在表演大厅里,
看着天文奇观浮想联翩。
节目中的“火星”因为是红色的,
特别醒目。
文章插图
一位特殊观众,
也来看了星空表演,
那就是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身旁这位小伙子,
就是李元。
文章插图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
一代代科学家把中国人的视线送得更高更远。
2016年初,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就在几个月之后,91岁的李元逝世。
浩瀚星空,
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颗“李元”星,
这位看了一辈子火星的老人仿佛以另一种形式,
“注视”着中国的“探火”征程。
文章插图
这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万卫星。
在他看来,中国人已经不满足于到火星表面看一看,
而是看向时间的深处、空间的深处。
文章插图
为了完善方案,
万卫星组织科学家与工程师一次次“会师”,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荧惑”老照片曝光!背后竟是这些人……】这些年,万卫星太忙了。
他的办公室总是很热闹,
有学生数过,半小时能来7拨人。
文章插图
然而一张肿瘤晚期通知单,
让他不得不慢下脚步。
他干脆把办公室“搬”到了医院。
2020年4月,
“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只剩三个月时,
万卫星住进了ICU病房,
他的学生丁锋去看他。
万卫星用微弱的声音说了句“7月”,
然后叹了口气。
丁锋知道,
万老师心里最大的遗憾就是
他很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文章插图
2020年5月20日,万卫星带着遗憾走了。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成功。
文章插图
如今,跟随“天问一号”,
我们终于抵达那个曾遥不可及的火星。
星辰大海就在眼前,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曾为中华民族奔向宇宙默默付出的人。
他们的名字,与灿烂群星同在。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胡德成
流程编辑 吴越
推荐阅读
- 地球 设计寿命20天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已飞了50年,何时回收?
- 东方红一号 能量耗尽5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为何还没坠毁它还能再飞100年
- 探测 “天问一号”已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获得成功
- 太空舱 倒计时!6年飞行60亿公里,携带至少100毫克珍贵矿石将着陆地球
- 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还在轨运行,失去动力50年,它为何“永不落”
- 轨控发动机 天问一号成功完成减速!轨控发动机超越欧洲17年前的航天技术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55) 康智文:这是一个能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快速开发新冠疫苗的国家 上海科技大学
- 磁场 “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开启在轨探测
- 异常 NASA火星直升机第6次飞行出现异常,在火星上艰难着陆!
- 天问一号 中国天舟飞船成功升空,关键技术远超西方,美国航天局拉拢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