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网 “限塑令”与“可降解”,社区物业能否分一杯羹?

日新网 “限塑令”与“可降解”,社区物业能否分一杯羹?

文章图片



“限塑令”历经十年越来越严?
近来常听朋友抱怨 , “纸吸管难用 , 喝不完一杯奶茶 , 吸管就坏掉了” 。 为了响应环保号召 , 不少奶茶店甚至快餐店放弃了塑料吸管改用纸质吸管 , 有人说矫枉过正 , 也有人说环保当如此 。
其实我国早在2007年底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 是关于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 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 遏制“白色污染” 。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 ,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 自2008年6月1日起 , 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 由于“替代品”吸引力不足、监管不力、政策本身有局限性等 , 使得“限塑令”空有其名 。
2020年7月17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发布文件 , 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 8月底前 , 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 年底前 ,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 , 对各地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推进和监督执法情况进行部委联合督查 。

“严”乃大势所趋 , 为“可持续”添砖加瓦
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 , 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 , 只有不到1/10会被循环利用 , 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 。 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 , 还可能污染水体 , 甚至扩散到海洋 , 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
全球平均每一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 , 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 , 我国消费超6000万吨 , 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袋包装得到回收 , 而最终被有效收回的只有10% 。 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 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20圈 。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 , 全球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急速上升 。 根据中国疫情期间的数据 , 在此阶段全球塑料包装市场规模估值将从 2019 年的 9092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0126 亿美元 。
随着全球各国限塑禁塑政策收紧 , 特别是中国最严禁塑令的颁布 , 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增长已经超过了原先各机构预测 , 预计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 根据目前中国市场需求及占比 , 赛瑞研究预测 , 到2025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将达到426万吨 。
自生物降解塑料出现 , 对于其性能的质疑和概念的混淆就一直存在 , 主要是由于在其发展之初没有科学的测定方法和标准对产品进行约束和界定 。 因此 , 生物降解检测方法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 它不仅有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 促进市场快速形成 , 推动行业迅速成长 , 更有利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
社区物业引领居民将“政令”变为“习惯”
据悉 , 早在2019年9月 , 西安某小区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 , 也开始发放可降解垃圾袋 , 这样既能节约资源 , 又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 不到半个月发放了58860个可降解垃圾袋 。 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 , 是个不错的方法 。
我国目前设计可降解塑料业务的A股公司不在少数 , 约有26家上市公司 , 但以可降解塑料为主要业务的其实一家也没有 。 社区物业是最贴近人们生活也是最能发掘人们消费潜力的“毛细血管” , 物业公司可与此类公司合作 , 为环保事业添一份力 , 也能适当增加自身营收 。
防治“白色污染” , 离不开社会、市场和公众的力量 。 例如 , 可积极研究替代产品 , 在质量、价格等方面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 在替代产品一时难以成熟推广的情况下 , 不妨在可重复使用方面进行创新 , 比如 , 引导外卖、快递等行业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包装 。 此外 , 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 促进公众改变消费习惯 ,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限塑” 。
作者:袁子
【日新网|“限塑令”与“可降解”,社区物业能否分一杯羹?】来源:日新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