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速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

原题为:深圳加速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深圳加速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
文章插图
深圳加速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
文章插图
深圳加快智能产业布局。
“五一”假期前,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槟榔道上的国际量子研究中心内,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科研人员仍埋头于量子材料、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科研攻关。这栋由仓储大楼改造而成的8层高建筑,已俨然成为我国量子科研领域的重要策源地。
深圳加速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截至去年底,入驻研究中心的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0余项,发表科学文章420余篇,独立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50余项。
量子科技,这个充满未来感的词语在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被提及。报告提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动能,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 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吹响了深圳争当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者的号角。
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四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深圳确立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开始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次年率先推出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后,文化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形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阵形。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2013年起,深圳又陆续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同时,深圳还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助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8年,深圳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按照新口径进行整合,重新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中不再提及未来产业。
据统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760.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003.5亿元,年均增速达17.4%。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272.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1%。今年一季度,深圳战略新兴产业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
着眼未来擘画经济增长新引擎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需要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深圳提出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意味着要在相关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未来产业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们都是深圳基于雄厚的技术、产业基础上,对前沿技术创新趋势的科学预判后得出的,是为深圳这趟发展列车添加新引擎的重要后备力量。
以6G为例,就是深圳在建设“5G之城”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早在去年8月,深圳就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取得5G基站密度国内第一、5G标准必要专利总量全球领先等多项殊荣。而华为、中兴等科技龙头企业也早已启动了6G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此外,“未来产业引领”计划中提到的“深海深空”也已经在深圳有所布局。
其中,深圳海洋经济产业去年实现增加值427.76亿元,同比增长2.4%。深圳正在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研发、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在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微小卫星等航空航天细分领域,深圳也涌现出了深南电路、大疆创新、中科遥感、深圳东方红、亚太星通等一批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作为第四次技术革命中的重要技术,人工智能也在深圳茁壮成长。目前,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环节。从企业数量、人才数量、国际级载体等方面统计,深圳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政策助力以创新谋未来
4月21日,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联席工作小组发出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通知书》,成为首家能够在深圳开展自动驾驶载人应用示范的企业。根据规划,元戎启行今年年中时将在深圳市中心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