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 癌症治疗的精准时代( 二 )
研究显示 , 在靶向治疗出现前 , 只有20%~40%的晚期肺癌患者对标准化疗有反应 , 病情缓解期通常持续四到六个月 , 平均存活期约为一年 。 EGFR突变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 , 病情缓解期可达到一年 , 平均存活期两到三年 , 一些人甚至可以生存五年或更长 。 对癌症患者来说 , 新药越多、研发越快 , 活下去的希望就越大 。
4月24日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 , 一家公司招募抗癌新药受试者的广告 。 摄影/罗帕
耐药与新药迭代
2019年春节回国前 , 刘建国备足了口服药 , 广州没有化疗药 , 他就每两周到香港打一次西妥昔单抗 , 正月十五第一次打针时 , 他已经隐隐觉得腰疼 , 当时以为是运动扭到了 , 并没多想 。
随着疼痛越来越频繁 , 刘建国在当地三甲医院做了核磁共振 , 结果显示又出现了骨转移 。 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出现了耐药 。
这似乎是成了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宿命 。 由于靶向药物针对性强 , 所以通常几个星期就会起效 , 快的甚至几天内就会出现肿瘤缩小、肿瘤标志物降低等可喜进展 。 但是 , 肿瘤自身也在进化 , 一段时间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性 。
以刘建国的BRAF基因突变为例 , 信息传递出现异常 , 不断向癌细胞发出“快速生长”的错误信息 , 导致肿瘤不受控地生长 , 而靶向药物可以精准阻断突变基因的信息传播路径 。 不过 , 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 , 基因往往发生新的突变 , 另辟蹊径 , 与肿瘤细胞重建联系 , 再次传递“快速生长”的错误消息 , 导致原本得以控制的肿瘤 , 再次失控 。
针对部分基因突变 , 还有二代靶向药物或三代靶向药物供患者使用 , 但这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 。 李治中在《癌症·新知》中总结 , 癌症中经常突变的18个基因 , 仅有BRAF、EGFR、MET、PIK3CA四种突变有直接靶向药物 , 另有四种突变有间接靶向药物 , 而针对剩下的十种主要突变 , 则完全没有药物 。
以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EGFR为例 , 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又叫易瑞沙)、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金明丽在《AME解读|肺癌靶向药物进展》中统计 , 对于EGFR突变后使用一代靶向药物的肺癌患者 , 近80%的人在9~14个月的有效治疗后 , 约50%的人群出现疾病进展和耐药复发现象 。
这时 , 患者需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 , 针对新突变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 。 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比一代药物有更强的抑制EGFR能力 。 2017年 , 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被FDA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欧洲肿瘤医学杂志《肿瘤学通讯特刊》在《EGFR和ALK靶向治疗:当下与将来》一文中提到 , 使用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出现耐药性的病例中 , 有一半是因为出现T790M突变 , 二代药物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但三代药物奥希替尼解决了 。
新一代药物往往能有效解决老一代药物遗留的问题 , 包括耐药性或较大的毒副作用 , 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 但并不是说 , 有了新药 , 就一定会淘汰上一代靶向药物 。
组合用药比单独使用最先进的靶向药 , 对患者的总生存时长更有益处 。 《EGFR和ALK靶向治疗:当下与将来》的统计也验证了这一点 , 单独使用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 , 患者肿瘤不出现进展的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18.9个月 , 而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出现耐药后再使用奥希替尼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9.6~23.2个月——将近2年 。
“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个患者充足的治疗 , 尽可能地延长他们的生命 。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医学事务资深副总裁、乳腺癌内科学中心主任、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埃里克·温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通常情况下 , 在使用老一代靶向药物出现耐药性之后 , 才会有针对性地使用新药 。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抗癌药物“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 即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 。 图/视觉中国
临床试验 ,当“小白鼠”?
2019年3月 , 刘建国再次踏上赴美治疗癌症的征程 。 为了使用还没有上市的最新一代靶向药物 , 来解决他出现的耐药问题 , 也只能入组临床试验 , 再搏一回了 。
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 , 以高等学府闻名 , 聚集了哈佛、麻省理工等100多所大学 , 哈佛医学院八大教学附属医院分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地方 , 刘建国就诊所在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位于市中心 。 为准备日后参加临床试验 , 他和妻子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80平方米左右的高层公寓 , 从这里走到医院只需5分钟 。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 反响 喜讯传来!中国航天再次创下“世界第一”,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