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乌剑利:为援疆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长江日报 乌剑利:为援疆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4月29日 , 乌剑利(右一)和同事讨论手术记录 。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讯5月1日 , 是小长假第一天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副主任乌剑利依然忙碌 , 当天上午 , 查房后 , 又完成了两台手术 。 工作间隙 , 乌剑利拿出手机 , 看到了一条发自新疆的微信消息 , 一对不到2岁的双胞胎女孩正肩并肩地走路 , 憨态可掬 。
双胞胎的平安出生源于乌剑利开展的一场手术 。 2018年8月 , 乌剑利加入援疆医疗队伍 , 来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工作 , 作为擅长产科急危重症、胎儿外科等的80后专家 , 他主要负责援助孕产妇重症救治工作 。
2019年7月18日 , 乌剑利联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 , 为一名双胎妊娠且胎儿患有巨大先天性脐膨出的孕妇实施了新疆首例产时胎儿手术 , “这是在孕妇剖宫产过程中 , 不切断脐带 , 在胎儿仍依靠胎盘供血时开展的外科手术” 。
【长江日报|乌剑利:为援疆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乌剑利说 , 新疆基层医院欠缺医疗资源 , 尤其是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才 , 他希望 , 能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 他从武汉背去一大袋模型供当地医生练手 , 在当地 , 他与其他专家开展培训班和适宜技术推广 , 邀请县级医院医生到州医院观摩手术 , 手把手地传授技巧 , 从科研攻关、学科建设、医教研全方位带动 , 博州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博州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在乌剑利的协助下成立起来 。
援疆的两年间 , 乌剑利完成了1600人次专家门诊、200台带教手术、120次教学查房讲课 , 这样的强度等于长期无休 。 乌剑利解释 , 他希望抓紧在新疆工作的一切时间 , 将新理论、新技术带到基层医院 。
2020年伊始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 乌剑利正处于援疆工作告一段落的休整期 , 他第一时间回到救治一线 ,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新冠肺炎孕产妇定点医院后的第一台剖宫产手术即由他完成 。
他和团队成功守护60多位感染新冠的孕产妇 , 创造了科室孕产妇、新生儿、医护团队零感染的成绩 , 并率先总结出“积极、主动、严格的围产期管理”这一极具借鉴意义的新冠孕产妇救治方法 。 他和团队共同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科防护手册》出版 , 并在著名期刊《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发表孕产妇及新生儿诊治经验总结的论文 , “同济经验”就此走向全球 。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李韵熙)
【编辑:贺方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