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位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空间站建设接下来有什么计划?高密度发射如何应对风险挑战?航天专家为你答疑解惑,一起看。
高密度发射 如何应对风险挑战?
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今明两年共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发射频率和任务复杂性都将大幅提升。
如何应对高密度发射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去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中国空间站迎来高密度发射期。根据飞行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空间站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未来的11次任务是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充满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挑战。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这个风险和挑战,我认为是全方面的、全方位的。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就在这两年——实际上是20个月内,我们要发射11次。以后我们每年还要发射两次载人飞船,一艘到两艘货运飞船。这么大量的发射任务,保证每一个飞行器可靠发射,火箭能够把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保证每个飞行器在轨安全可靠地运行,除了核心舱以外,其他的都和我们的空间站对接。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这是毋容置疑的,也不能回避的。所以说它考验我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保障能力、技术能力等等,是一个全面的考验。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面对密集的发射任务,需要不断创新、变革传统的生产模式,包括发射任务的组织模式以及飞行器的在轨管理模式等,朝着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的目标迈进。同时,运用先进技术,强化质量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进出太空的能力。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我们技术上从一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准备,我们会适应这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来保证成功。
11次飞行任务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之后的飞行任务将继续高密度实施,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并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
出舱活动密集 舱外航天服改进多项技术
随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大幕开启,未来,航天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航天器的维修维护以及建造等任务。这就对舱外航天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行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相互协作,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翟志刚完成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成为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进入空间站阶段,航天员出舱将成为常态,出舱活动的时间也将大幅增加。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郝淳:我们在当年舱外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其适应空间站阶段更长时间、更复杂的操作需求。出舱活动也不光是服装本身来支撑,它有一系列的舱内的设备,舱外的设备,包括空间站我们配来的机械臂的支持,这一套复杂的系统将会支撑航天员在空间站上进行出舱活动,舱外操作。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小型的航天器。它不仅要经受太空200多度温差的考验,还要保护航天员免受太空中各种有害辐射。确保航天员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的空间站复杂操作和相关载荷试验。
2年11次飞行任务!高密度建设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满
文章插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舱外服是一个气密服,里面有0.4个大气压,要保证让航天员穿着气密服在舱外能够有效地工作。出舱风险大,每次总有个时限,国外一般六七个小时,我们也是差不多一样的情况,一样的标准。
据了解,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将在轨开展空间站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操作及其他相关验证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