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将要升空,新书揭示空间站的奥秘
中国日报4月28日电 刚过去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近来又迎来了中国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器箭组合体已运至发射区的好消息。
近几年中国航天成就硕果累累,北斗、嫦娥等重大航天工程圆满收官,多个新型火箭成功实现首飞。接下来,还有一场值得期待的重头大戏,那就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有希望在今年春天成功发射,这将成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开局之战”。
提到空间站,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众多影视作品中都有空间站的身影,比如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中,宇航员在太空中遇险,最后就是搭乘中国“天工”空间站上的返回飞船成功返回地球,才得以脱离危险。
真实的空间站是怎样的呢?相信读者能在刚发布的《空间站简史:前往下一个星球的前哨》(Space Stations: The Art, Science, and Reality of Working in Space)中文版新书中找到答案。
空间站的灵感来自科幻小说?迪士尼乐园和空间站也有不解之缘?苏联曾让一只狗坐着卫星去太空?宇航员在空间站上也能发推特?这是一趟让你眼界大开的奇妙太空旅程,带你见识空间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书全面细致地讲述了从19世纪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为了搬到太空生活和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
这本书《空间站简史》由雨果奖得主罗恩·米勒(Ron Miller)、NASA专家加里·基特马赫(Gary Kitmacher)、太空历史专家罗伯特·珀尔曼(Robert Pearlman)联合撰写,并得到了中科院航天战略专家张伟,科普作家、航天史博士赵洋推荐,书中还有500余幅震撼的照片、手稿、漫画、设计图纸等图片,直观清晰地展现从19世纪至今空间站的发展历史。同时,本书还展示了空间站中的流行文化,从各种儿童玩具、漫画、科幻小说到电视剧和好莱坞电影,流行文化影响着空间站的发展。
书中讲述,早在19世纪,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对空间站的想象。
然而从创造“空间站”一词到人类发射第一个空间站,其间又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
科学研究是宇航员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的科学研究分为若干学科,包括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地球与空间科学,教育活动与推广、人类研究、自然科学等等。
比如研究微重力对宇航员健康的宏观影响,从而应对宇航员长期生活在太空所产生的健康问题;研究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情况,或许有一天能够彻底解决地球上的粮食缺乏问题。还有一项研究针对的是一对双胞胎宇航员,其中一个在空间站,一个在地面,对比结果表明,太空飞行会增加基因的开启和关闭过程。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或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
1998年,中国选出了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训练,杨利伟成为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进入轨道的首位中国人。
2011年,中国发射了天宫一号,这是一个用于测试未来空间站系统的模块。5年后,天宫二号发射,机组人员共两人,在飞船上驻留了30天,开展实验并进行系统测试。
2020年1月20日,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参加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场合练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即将拉开序幕。
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
而国际空间站或将于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空间站有望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天和将要升空,新书揭示空间站的奥秘】科普作家赵洋说:“空间站是人类了解并进驻宇宙的前哨。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空间站的设想与实践,在《空间站简史》中被清晰地呈现。随着中国空间站的逐步建成,我们也将入住自己的“地外家园”。每位热爱航天、向往宇宙的地球人,都应拥有这样一本珍贵记录和探索指南。”
推荐阅读
- 火箭 长三乙火箭送风云四号02星升空 金牌火箭开启新一轮高密度发射
- 天和号 俄宇航员:飞天第一印象是感叹地球之伟和空间站之大
- 关乎 天舟二号升空,中国空间站接单!为何货运飞船关乎空间站成败?
- 空间站 飞行8小时后,天舟二号与天和舱成功对接,等待宇航员机组6月进站
- 机械臂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太空之吻
- 核心 拥有30台发动机,知道天和核心舱有多先进吗?力压国际空间站
- 反对 42000颗星链卫星即将升空,天文学家强烈反对:这会暴露地球坐标
- 互联网卫星 OneWeb第七批36颗互联网卫星成功升空
- 天问一号 中国天舟飞船成功升空,关键技术远超西方,美国航天局拉拢俄罗斯
- 空间站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美对接,属于中国空间站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