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泊媒体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2)


沈举人巷 , 不仅能文而且能武 。 文有沈九思 , 武有张治中 。
张治中位列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 , 但是一心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 , 人称“和平将军” 。 沈举人巷内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故居了 。



▲张治中在沈举人巷拥有多处房产 , 不过很多已经被拆迁了 。
由著名建筑大师童隽设计的沈举人巷26号、28号 , 曾经是张治中公馆所在地 。 如今 , 这里成为一些公司单位的办公地 。
不过 , 这两处民国建筑并非张治中本人居住的 。 真正的张公馆在巷子南面的南京广播电视大学里 , 早已被拆迁 , 原址也盖上了现代化的教学楼 。

▲站在沈举人巷26号、28号门口望去 , 民国风情还是一览无余 。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 , 张治中四次向蒋介石谏言 , 主张国共合作 , 和平会谈 。
他一生参与了淞沪抗日等诸多战役 。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张治中是唯一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 。

▲多次劝诫无果 , 张治中最终听从周恩来的建议 , 留在了北京 。
在硬汉军人的形象之外 , 张治中对妻子洪希厚却柔情似水 , 不打仗时总和妻子呆在一起 。
1909年 , 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 , 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 。 婚后两个人恩爱有加 , 相互陪伴直到终老 。


▲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 , 全心全意照料家人 。



逛着逛着 , 突然发现沈举人巷所在社区叫慈悲社 , 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查完资料才发现 , 原来沈举人巷的华晨大厦原来是八一针织厂 , 八一针织厂的前身便是一个尼姑庵 , 沈举人巷16号原社区居委会也是尼姑庵 。



▲慈悲社的名字 , 恰恰反射了这里温暖的精神内核 。
上世纪初期 , 英国人在沈举人巷旁的大锏银巷建立了现在的金陵协和神学院 。
1937年12月日本人攻占南京之前 , 美英教会出面庇护战时流离失所的平民 。 难民居的原址就在沈举人巷 , 战时许多平民在此幸免于难 。

▲如今沈举人巷早成了寻常巷陌 , 但这些动人的故事还在口耳相传 。
如果用几个字概括沈举人巷 , 大概是“仁义为核 , 慈悲为魂” 。
【e泊媒体|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重情重义的沈九思 , 有血有肉的张治中 , 庇护贫民的慈悲故事 。 这些有温度的人和事 , 让这条小巷熠熠生辉 , 不再寻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