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比尔·盖茨:我相信零排放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二 )


即便把油价波动考虑在内,结论也是一样的:作为一种产品,全球日消耗量高达40余亿加仑的石油,其价格还不及健怡可乐 。
化石燃料的价格如此之低,并非没有道理 。它的储量非常大,而且易于运输 。我们已经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全球性产业,用于化石燃料的钻探、开采、加工和运输,并通过运用不断开发的创新成果维持它的低价 。显然,它的价格并没有反映出其所造成的危害,也就是在提炼和燃烧过程中对气候变化、污染和环境退化造成的影响 。
就化石燃料而言,光是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广度,就已经让人眩晕了 。不过,它还没有发展到让人束手无策的地步 。一方面,我们要部署已有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零碳”能源领域实现突破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找出有助于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 。这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使之变得和使用化石燃料的成本一样低,或者两者大致相当 。
我们需要加快步伐,因为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富裕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人都比以前活得更长,也更健康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汽车、道路、房屋、冰箱、计算机和空调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维持它们正常运转的能源的需求量也更大 。因此,人均能源使用量将增加,同时增加的还有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为生产我们所需的能源,需要建造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核电厂、电力存储设施,甚至在这个建造过程中也会涉及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
每个人都将使用更多的能源,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 。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到21世纪末将迈上100亿的台阶,而这其中的增长大多数来自高碳排放城市 。城镇化的步伐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到2060年,世界建筑存量(与建筑物数量及面积相关的一个指标)将翻一番,相当于连续40年,每个月都再建一个纽约市 。究其原因,主要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有关 。(美国、欧盟等先进经济体的排放量基本处于持平状态,甚至有所下降,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增速很快,部分原因是富裕国家将高排放制造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
就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来说,这自然是好消息,但对气候来说无疑是坏消息 。想想看,世界上最富裕的16%的人口产生了全球近40%的排放量(这还不包括在其他地区生产但在富裕国家消费的那部分产品的排放量)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像最富有的那16%的人一样生活,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50%,而如果其他的一切未有改变,那么全球碳排放量也会增加大致相同的比例 。即便富裕国家今天就能神奇般地实现零排放,也无济于事,因为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还是会越排越多 。
试图阻断处于经济阶梯底层的人的上升通道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不能因为富裕国家已经排放太多的温室气体就要求贫困群体一直穷下去,更不要说即便我们有这种想法,我们也做不到 。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创造条件,在不加剧气候变化问题的情况下,让低收入群体沿着经济阶梯向上攀爬 。我们需要尽快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我们甚至要生产比现在还要多的能源,但前提是必须不再向大气中增排任何碳 。
不幸的是,历史并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 。仅从早前能源转型所用的时间来看,“尽快”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
我们做过类似的事情——从依赖一种能源转向依赖另一种能源,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几十年 。(关于这个话题,我读过的最好的书是瓦科拉夫·斯米尔的《能源转型》和《能源神话与现实》 。)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我们自己的肌肉,是可以帮我们干活的动物——比如那些用来拉犁的,以及我们燃烧的植物 。19世纪90年代末之前,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还未超过50% 。中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完成这一能源转型 。在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一些地方,这一转型甚至还没开始 。
你可以想一下,石油在人类能源供应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花费了多长时间 。要知道,石油的商业化生产从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 。
半个世纪之后,它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仅为10% 。这之后又过了30年,这个数字才达到25% 。
天然气也经历了类似的轨迹 。1900年,它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为1%,而把这一数字提升到20%,用了70年 。核裂变比它要快得多,从无到有,到占比10%,总共用了27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