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知名牛散、福建前首富陈发树增持!“光伏茅”喊出全年850亿元营收目标
4月21日上午 , 隆基股份召开网上业绩说明会 , 就公司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交流 。
昨日晚间 , 隆基股份交出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成绩单 。 数据显示 ,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5.83亿元 , 同比增长65.9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52亿元 , 同比增长61.99%;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5.02亿元 , 同比增长34.24% , 打破了此前某“专家”对于隆基一季度业绩亏损的“预言” 。
在今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 ,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再为投资者奉上一颗“定心丸” , 他表示 , “即便在今年硅料短缺的情况下 , 我们也很有信心完成全年850亿元的营收目标!”
持续推动低碳化变革
截至今日收盘 , 隆基股份报92.44元/股 , 涨幅0.04% , 全天成交81.3亿元 , 总市值达到3574亿元 。
本文图片
隆基股份预计 , 2021年公司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05吉瓦 , 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38吉瓦 , 单晶组件产能达到65吉瓦 。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20年能源展望报告》 , 到2050年 , 风能和光伏发电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56%;在能源转型需求的驱动下 , 非化石能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将保持高速增长 。
对于扩产进程 , 钟宝申表示:“无论是硅片还是电池 , 隆基的扩产还是很温和的 。 ”但是 , 今年依旧面临硅料短缺的客观情况 , 他表示 , 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 , 大宗商品涨价 , 不过在整体成本上涨的情况下 , 组件价格较2019年底下降0.1元左右 , 也证明行业整体进步能力很强 , 进一步通过技术革新控制成本 。
钟宝申认为 ,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 , 组件价格应该处于偏稳定的状态 , 预计维持在1.75元-1.85元/瓦区间 。
同时 , 钟宝申对一季度新布局的氢能产业进行了解释 。 他表示:“对隆基来讲 , 我们要推动低碳化的能源变革 。 氢能是很好的产品 , 光伏和氢也可以很好的结合 。 我们从电解制氢的角度去考虑 , 未来能够为市场提供绿色低碳的氢能源 , 使得绿氢的成本大幅降低 。 至于氢能在后端的应用 , 目前隆基没有涉及 , 我们的目标是先把低成本的绿氢提供出来 。 ”
对于2020年7月新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 , 钟宝申表示:“BIPV产品和组件产品呈现相关性 , 毛利率上相比组件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 今年公司计划BIPV出货400兆瓦 。 光伏与建筑的结合 , 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用能和减少碳排放 , 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关于产业链延伸 , 钟宝申认为 , 要围绕光伏技术做延展 , 坚持低碳能源转型 。 未来发展将越来越贴近客户 , 为客户消除苦恼和痛点 , 提供越来越完整的新能源方案 , 做客户的长期伙伴 。
公募分歧加剧
北向资金、知名牛散悄然加仓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 共有272家基金持有隆基股份 。 值得注意的是 , 从一季度基金持仓变动情况看 , 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研究精选股票等多支基金在一季度进行加仓 。 截至一季度末 , 冯波管理的3只基金持有隆基股份超过3900万股 。 此外 ,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基金也在一季度对隆基进行了大幅加仓 ,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持有隆基股份从446万股增至1600万股 。
与上述明星基金经理操作相反的是 ,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在持续减持 , 报告期内减持333.86万股 。 刘格菘旗下多支基金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减持隆基股份 。 此外 , 兴全基金谢治宇也在去年四季度开启减持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 谢治宇旗下两支基金已清仓隆基股份 。
本文图片
从隆基股份一季度十大股东变动情况看 , 报告期内北向资金买入3146.31万股 , 截至一季度末 , 北向资金持有3.56亿股 , 持股比例达到9.21% 。 同时知名牛散、福建前首富陈发树也进行了增持 , 数据显示 , 陈发树在一季度增持711.58万股 。
本文图片
资料显示 , 陈发树于2018年三季度买入隆基股份 , 并在报告期内成为第九大股东 。 当期 , 他持有4937万股 , 占隆基股份总股本的1.77% 。 值得注意的是 , 陈发树当年介入时隆基正逢低点 。 2018年5月31日 ,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 光伏建设规模将受到控制 , 且电价及补贴再次被降低 。 隆基股份股价在随后两个多月内腰斩 , 最低报9.74元 。 当时陈发树买入成本约为11元左右 , 随后其在每个季度都持续增持 。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 反响 喜讯传来!中国航天再次创下“世界第一”,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