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万物 器官移植的新希望?( 二 )


好在 , 这项研究中 , 人-猴嵌合体胚胎只培养到第 20 天 , 避免了更大的伦理问题 。 论文第一作者、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学教授谭韬告诉果壳 , 他们没有移植胚胎的计划 , 至于是否要继续培养胚胎 , 也还需要后续广泛的讨论和伦理论证 。
各国规定各不相同
然而 , 制造“半人半动物”的胚胎 , 看起来仍是极大的伦理挑战 。 为了规范这类实验 , 不少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 但目前各国的规范各不相同 。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规定 , 有关人-灵长类动物嵌合体胚胎的实验无法得到他们的资金支持;2015 年 , 他们又宣布暂停资助人-非灵长类动物嵌合体胚胎的研究 。
日本则相反 , 他们在 2019 年放开了管制 。 原本 , 含有人细胞的动物胚胎不能培养超过 14 天 。 但随着新规出台 , 在科学合理且必要的条件下 , 嵌合体胚胎不仅可以在 14 天后继续培育 , 而且允许被移植到代孕动物体内 , 但不能与人的生殖细胞进行任何结合 。

关于人细胞引入动物胚胎的实验 , 各国有自己的规定 | Belmonte Lab / Sslk Institute ForBiological Studies
当嵌合体胚胎遇到灵长类动物时 , 问题则变得更复杂——由于亲缘关系更近 , 人猴胚胎的嵌合更有可能成功;但也由于亲缘关系更近 , 灵长类动物可能具有更高级的智慧和情绪 , 涉及它们的实验伦理总是要顾及更多 。
现在 , 人猴嵌合体胚胎真的出现了 。 之前 , 伦理要求或许只为嵌合体胚胎划了一条模糊的边线;如今 , 被研究推动着 , 伦理的这条线必须要更清晰了 。
按照国家法规进行审查
谭韬表示 , 他们的这项研究是按照国家法规要求来进行的 。 在我国 , 嵌合体胚胎的实验没有被禁止 , 但需要得到伦理审批 。 本研究是和美国的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合作的 , 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和结束后 , 中国和美国方面都对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进行了数轮咨询和审查 。 在论文中 , 研究者们还附上了接受伦理审查的详细过程 。

此次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谭韬 | lpbr.cn《细胞》杂志也预感到了可能随之而来的大量伦理讨论 。 他们邀请了斯坦福大学的亨利·格里利(Henry Greely)和杜克大学的妮塔·法拉尼(Nita Farahany) , 撰写了评论文章并随研究发表 。 这两位研究伦理与法律的教授认为 , 人猴胚胎实现的可能性 , 触发了重要的伦理问题 。
在此之前的 20 年 , 我们总是在讨论 , 人与动物的嵌合体是否允许活下来;但我们很少论及 , 当嵌合体还只是一个早期胚胎(例如囊胚)时应该怎么处理 。 囊胚里含有人细胞 , 这问题比把人细胞移植到动物体内要复杂得多——如果只是定向移植 , 研究者可以预测人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发育 , 避免它们出现在一些在伦理上敏感的区域 , 例如能够产生意识的大脑、可能产生后代的生殖系统等 。 但是 , 囊胚里的人细胞则不一样 , 它们可能会发育为胚胎的各个部分 , 然后分化为争议更大的细胞 。
不过 , 文章里也写道 , 这些担忧 , 都要等到含人细胞的嵌合体胚胎能够、且被允许发育 , 才会成真 。
伦理标准需要细化
如果以“嵌合体胚胎是否继续发育”为标准 , 这次的人-猴胚胎没有踩到伦理的红线 。 这些胚胎从受精起就只在体外培养 , 而且只培养到第 20 天 。 通讯作者之一、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苏亚·贝尔蒙特(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表示 , 他们的目标不是制造任何怪物 , 他们也没有这么做 。


通讯作者之一的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苏亚·贝尔蒙特 , 同时也是2017年人-猪胚胎的负责人 | cenie.eu
另一位通讯作者、昆明理工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牛昱宇则告诉果壳:“我们的整个实验是在体外进行的 , 没有进入体内 。 体外培养就像培养细胞一样 , 不会产生个体 。 对我们的工作来说 , 这是一个重要的伦理界限 。 ”
但未来呢?如果要利用嵌合体制造发育成熟的、可移植的器官 , 很可能还是躲不开嵌合体胚胎的继续发育 , 甚至出生 。 正如《细胞》的评论文章所说 , 生物医学越发地面临两难境地:我们需要更好的模型来了解人体生理和疾病 , 但要想获得与人体接近的模型 , 却往往是在挑战伦理 。
如果希望嵌合体生物产生可移植器官 , 一种理想的情境是 , 科学家能有办法严格控制人细胞在嵌合体中出现的位置 , 让它们只出现在最有必要的地方——伦理与科技的死结 , 或许可以寄希望于更新的技术来解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