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个到处能吃到的动物,居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二 )


这个一百年前的推测,尽管越接近那里出现了幼年鳗鱼苗越多,但从来没有人在那里看见过或捕捞过成年的鳗鱼。更吊诡的是人们解剖了一些肉食性海洋动物的胃,发现里面有鳗鱼的都在非常远离马尾藻海的地方,反而马尾藻海的肉食性动物似乎从来没有吃过鳗鱼。
没想到一个到处能吃到的动物,居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文章插图
鳗鱼为什么如此神秘?我们来看看鳗鱼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幼年期的鳗鱼在深海出生,形态就像一片叶子扁平透明,以便于被动的随洋流长距离漂流,所以叫“柳叶鳗”,“柳叶鳗”弱到不能再脆弱了。他们长着一副上下颌不能闭合的嘴巴,随缘进食续命,跨越六千五百公里直到沿海。“柳叶鳗”转变成流线型,以减少阻力主动脱离洋流,进化成成长期的“玻璃鳗”。当“玻璃鳗”进入河道,并慢慢从一种咸水鱼类变成一种淡水鱼类。
它的体色也开始呈现黑色素,意味着他进入成熟期“鳗线期”。当他们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就变成完全体的“黄鳗”,也是鳗鱼一生最漫长的阶段,他会在河道里猥琐发育三年到一百五十五年以上。
没想到一个到处能吃到的动物,居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你看错,如果它被困住无法洄游,例如瑞典一八五九年被丢到井里的一条鳗鱼。它保持黄鳗的形态活到了二零一四年,但是当它满足洄游的条件,囤积好足够的能量,它就会把自己的消化系统退化掉,它再也不能进食,同时眼睛变大,胸鳍加宽,从淡水鱼类变成深海鱼类,颜色也变成深海鱼类的银白色。
它就是鳗鱼的究极体“银鳗”,也就是这时候它们性别才开始区分。如果鳗鱼的种群密度高而食物不足时,它们会变成公鱼,反之,种群密度低食物充足时,它们变成母鱼。
没想到一个到处能吃到的动物,居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文章插图
极端的身体构造显露的意图,它们为了交配,破釜沉舟的回流到自己的出生地,就是这样鳗鱼再次消失在人类的可探测范围之外。
据推测,它们交配后就会死亡,没人确定,反正它们再次出现在人类视野中的时候,又是玻璃鳗的形态。
问题是它们只有几克重的大脑能把大洋的海图到陆地的每一条河流和下水道都记住吗?还有就是一条没有消化道的鱼,仅靠燃烧它的卡路里,真的可以跨越六千五百公里吗?
二零一二年一个欧洲团队用科技手段,对欧洲鳗鱼的洄游路径做了一次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研究,计划给七百零七条银鳗装上电子发射器,然后在欧洲各国放归自然,最后绘制出一张鳗鱼的洄游线路图。但这场死亡马拉松的绝大部分参赛者在起跑不久就喂鲨鱼去了提早退赛。只有八十七条游得足够远,而当把这些资料绘制成地图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它们的航速随心所欲,路线杂乱无章,实在令人费解。而到最后所有的信号都消失于海平面三公里以下,没人知道这场实验里面有没有一条鳗鱼到达终点。
没想到一个到处能吃到的动物,居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最后的结论是,鳗鱼迁徙的线路比人类以为的要复杂的多,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得以成功繁育后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接近产卵海域,反而越找不到银鳗,哪怕是尸体。
会迁徙的动物很多,但从迁徙的距离和难度上来说,鳗鱼可以说是地球上最极端的一洋迁徙动物。为什么鳗鱼非得展开这么一场折损率极高的大冒险?
这就得从现存十九种鳗鱼的共同祖先说起。二零一一年,研究人员在东南亚的帕劳海域的一个三十五米的海底洞穴里,发现了新物种“太平洋鳗鱼”,捕获的样本身上突出体现着原始鳗鱼的特征。
而这个物种的年代要追溯到两亿年前的鱼龙时代——三叠纪。那时候古鳗鱼的迁徙繁殖也许要简单得多,但随着大陆板块的漂移,鳗鱼生活的路径也被一点一点的拉长,最后变成一场声势浩大、九九九死一生的马拉松。正因为把战线拉这么长,尽管鳗鱼的个体生命力都非常顽强,但这个物种却非常的脆弱,捕捞、蓄水大坝、防潮堤、发电涡轮都阻断了鳗鱼的命脉。
没想到一个到处能吃到的动物,居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文章插图
大家都关注大熊猫和考拉,这些可爱的易危动物的生存,却很少人知道更为丑陋和濒危的物种,例如加州神鹫和高鼻羚羊。所以二零一五年,人们成立了丑陋动物保护协会,水滴鱼被票选为丑陋动物保护协会的吉祥物,反而火了一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