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私秘 杨树行村秘史:萧县佳佳回村情怯未登顶,面哥家鸡失所心伤再择巢( 二 )


二叔的正能量 , 还有全国的正能量 , 才有面前的这个景象 。

李倩倩的话 , 很代表村里的共同感受 。
村里的人 , 有他们的情感定位 , 有他们的感恩对象 。
程运付无疑是他们应该感谢的第一人 , 来自萧县的彭佳佳 , 也在村民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好感度 。
下午时分 , 彭佳佳从萧县紧赶慢赶 , 来到了杨树行村 。

萧县离杨树行村大概在195公里 , 路程要2个小时 , 之所以要走这么长时间 , 是因为两者之间都是山道 , 行驶速度开不快 。
这是彭佳佳一个星期前离开杨树行村之后的第一次回归 。
她从村口 , 就下了车 , 一路上行 。
这个小路 , 她很熟悉 , 而沿途的杨树行村的原始村民与新来的准村民 , 也非常熟悉她 。
村里的大妈 , 看到佳佳 , 犹如看到自家的闺女归来 , 纷纷与她合影留念 , 彭佳佳也很享受这个小村未曾遗忘对她的亲热 。

这样一路走 , 一路与路上的村民、游客互动 , 小村还是稍稍有变化 , 直到她站到了程运付家的坡面下的六姐妹摊点 , 这里 , 再上行一步 , 就能到达杨树行村的光明顶了 。
六姐妹看到佳佳 , 也是非常高兴 , 只不过 , 生活中的人们旧友重逢并不需要拥抱亲热 , 也不需要热泪盈眶的煽情 , 甚至人们会掩饰自己的兴奋 。 六姐妹中的一位大妈 , 拿起手机 , 对佳佳一顿饱拍 , 这也减少了见面的手足无措的尴尬 。
应该说 , 互联网对这个小村的侵入 , 正是程运付所说的“把村里的没有的东西带进来”的一个鲜明的佐证 。
彭佳佳就是这一个“把村里的没有的东西带进来的人” 。
而程运付的两个理想中的另一个分支 , 是把“村里有的东西 , 带出去 。 ”

可以看出 , 程运付提供了“村里有的东西” , 而彭佳佳代表了“村里没有的东西 。 ”
程运付之前对互联网根本没有认识 , 甚至包括饺子西施、李倩倩他们更年轻的村里的一代 , 在最初的时候 , 也对互联网缺乏认识 , 他们基本也是在蜂涌而来的播客们的手把手指教下 , 才学会了在网络上的翔泳腾挪 。
这样 , 程运付说的 , “把村里有的东西带出去 , 把村里没有的东西带进来” , 便是两股相向的力量的碰撞、携手、合力 , 程运付与彭佳佳 , 正是这种力量的相辅相成的代表 。
程运付看起来 , 学历不高 , 但他的逻辑思维非常的清晰 , “把村里有的东西带出去 , 把村里没有的东西带进来”在他的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各种情形下 , 有多种更为直接的表白 。

他在带领播客们巡山的时候 , 指着一片果树 , 说原来长庄稼 , 长不起来 , 只好长果树 , 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 老人维护不了 , 果树也砍了 , 只好长杨树了 。
杨树行村 , 村里随处可见的杨树 , 在显示出它们的美丽的同时 , 也意味着农村生产力的失去 。
在欣赏小村的一道风景的时候 , 程运付的眼光里 , 始终看到的是这个小村在生存与发展中的困顿所在 。
每一次看似漫游的巡山 , 他都力图把他对这个小村的困顿与忧虑 , 随随便便地兜售出来 。
他说 , 我们这里有果树 , 没有南方的东西 , 像南方的茶叶我们这里就没有 , 我们可以把我们东西 , 带到南方去 , 把南方的东西带过来 。
这实际上 , 就是他说的“把村里有的东西带出去 , 把村里没有的东西带进来”的一种变形 。
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多?
这个山 , 这个水 , 关他什么事 , 他为什么要想这么远?
他有的是手艺 , 在村里也基本属于中等以上的收入族群 , 他可以靠手艺吃饭 , 不一定依靠着小村 , 就像我们 , 当拥有了一点本领 , 离开家乡 , 在远处成就自己 , 还会对自己的故乡投入关注吗?
但程运付始终想着他的这个小村 , 这是不是有点奇异?
虽然杨树行村潮起潮落 , 让程运付与彭佳佳都在不同的场合下 , 都不约而同地流下过泪水 , 但他们不会改变对这个小村的那种不会迁移的情感的烙印 。

然而 , 彭佳佳还是止步在六姐妹摊点那儿 , 再也没有上行 。
此刻 , 光明顶那儿的音乐节奏声 , 可以在耳朵里清晰地听到 。
“近乡情更怯” 。
这是彭佳佳此刻的心态吗?
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
这一问题的关键的原因 , 是因为光明顶的兴起 , 彭佳佳并没有参与其中 。
杨树行村里 , 她没有根据地 , 她一直在杨树行村里进进出出 , 但她没有逗留 。
她爆火了程运付 , 但她没有对火了之后的程运付 , 有着自己更多的参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