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视频 关于“限塑”,还有哪些认识误区和热点领域( 二 )


在农业生产领域 , 我国每年约产生420万吨塑料废弃物 , 其中农膜246万吨(废地膜104万吨)、化肥包装28万吨、农药塑料包装13万吨 。 创新性建立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治理系统是当务之急 , 这需要立足农村土地在主体功能区的责任担当和未来的城市化之路来综合考量 。 对于清运能力有限但周边有垃圾焚烧设施的乡村 , 将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单独堆放并转运至焚烧厂处置;对距离垃圾焚烧设施非常远的乡村 , 塑料垃圾分类堆放、单独填埋 , 以后有条件时优先清理、焚烧处置这部分垃圾 。
今天我们遗留在自然中的塑料垃圾 , 将是几十年、上百年以后土壤、水体微塑料污染的来源 。 因而 , “限塑”在源头上要切实减量 , 包括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减量、包装替代减量;在末端链条应建立清晰的“零塑废”目标 , 包括新产生的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零排放 , 将遗留在自然环境之中的陈年塑料垃圾清零等 。 “零塑废”需垃圾分类机制创新 , 同时配套建立塑料用后的“禁燃、限燃、替代”机制 。 其中 , “禁燃”指禁止将洗净即可资源化回收的包装(如一次性餐具、酸奶盒)作为其他垃圾分类 , “替代”指以资源型回收替代能量型回收 , 从而促进塑料经济闭环发展 。
总之 , 以设计创新减量、包装替代减量、废塑排放减量、焚烧减量“四重奏” , 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 , 其预期效益将是喜人的——预计“十四五”期间 , 我国可减少消费传统塑料1180万吨 , 避免焚烧塑料620万吨 , 由此原料节油2500万吨 , 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 。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0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