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资金 海量新造集装箱,企业心里有底


_原题:出口“一箱难求” , 全国所有箱厂都在加班加人加设备 , 会不会透支未来需求?(引题)
海量新造集装箱 , 企业心里有底(主题)
业内人士:去年以来内贸集装箱需求快速攀升 , 抓住内需机遇已成为(副题)
造了近20年集装箱 , 陈锋还是第一次见到如今年这般火爆的行情 。 他告诉记者 , 连续几个月 , 客户每天打电话询问工厂的产能和生产计划 。 计划内的箱子只要少一箱 , 客户就会催问 , 并要求第二天必须加班补上 。 另一边 , 许多箱子不用像往常一样走水路“包邮”了 , 客户不惜成本 , 自费叫上集装箱卡车 , 连夜排队守在工厂门口 , 造好的箱子一经验收立即运走 , 只为最快时间投入使用 。
产能接近翻一番
集装箱制造业火爆 , 背后是全球海运业遭遇史无前例的缺箱难题 。 由于许多外国港口反复出现工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 , 码头生产陷入半瘫痪状态 , 大量集装箱有进无出 。 另一边 ,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成效 , 外贸订单回流 , 出口集装箱“一箱难求” 。
海外滞留箱回流困难重重 , 国内新造箱成为重要补充 。 当前 , 世界95%以上的集装箱产能来自中国 , 去年下半年开始 , 国内各大箱厂订单量暴增 , 开始马力全开保供箱 。 根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的统计 , 2020年下半年 , 全行业集装箱产量约为180万标准箱(TEU) , 同比增长93%左右 , 并且火爆行情延续至今 。
陈锋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上海寰宇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启东箱厂的干箱(普通干货箱)生产部经理 。 他所在的箱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生产基地 。 生产的新箱大部分都运往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 。
【主力资金|海量新造集装箱,企业心里有底】“过去新箱隔3至5天才会发箱 , 现在半天内就会发箱 , 晚上造的箱子也会在第二天一早全部送走 。 ”启东箱厂总经理陈建军指着不远处略显空旷的验箱堆场对记者说 , “正常时期 , 这里的箱子堆存量约是现在的4至5倍 。 ”
提前布局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 , 目前国内所有箱厂都在加人、加设备 , 并且部分工种需要加班至凌晨才能满足全球海运业旺盛的需求 。 不过 , 产能接近翻倍的背后 , 企业提前布局是关键 。
上海寰宇总经理李前敏介绍 , 集装箱制造业属于周期性行业 , 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下有起有伏 。 但因为箱子本身有使用寿命、会损耗 , 所以只要全球贸易不停歇 , 新箱永远有市场 。 2020年上半年 , 海运业受疫情影响陷入低谷 , 集装箱需求随之走低 。 但大部分箱厂都选择在淡季时更新设备 , 持续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 并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 , 以便旺季来临时飞得更高 。
“活少了人也不能散 , 一旦散了再恢复就难了 。 我们把每年9月淡季的‘反思月’提前了 , 鼓励员工寻找生产过程中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 , 并提出建议 , 一旦被采纳就会有现金奖励 。 此外 , 机器换人后 , 多出来的人力也被分到其他环节 , 优化其他环节的效率 , 使生产线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 ”李前敏说 , 这些措施让企业能够在需求井喷后短时间内爆发 ,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
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应对困难 , 也是保障生产效率的前提 。 去年年底至今年春节 , 由于上游供应商人手不足 , 原材料发货时间得不到保证 。 上海寰宇从各工厂抽调员工 , 前后共输送生产工人200人次 , 在帮助上游企业的同时 , 也避免了企业自身因原材料不足而放慢生产速度 。
抓住内需新机遇
海量新造箱是否大幅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对此 , 业内人士表示不必过度担心 。
“尽管去年下半年开始全行业产量大涨 , 但上半年的降幅同样不小 , 综合全年来看 , 增幅在可控范围内 。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 同时当下的过热行情预计也不会持久 , 2月以来 , 中国出口航线运价已经有所回落 , 未来集装箱紧缺的情况也会逐步缓解 。 集装箱制造业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节奏 , 保持动态平衡 , 使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
信心还来自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过去集装箱制造业的客户以船公司、集装箱租赁公司为主 , 并且大部分来自海外 。 因此 , 企业的产品研发也重点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 现在 , 国内需求已经盘活 。 去年以来 , 中欧班列和内陆铁路货运市场迎来爆发 , 海铁联运业务加速补短板;航运企业也在国内大循环的推动下发力内贸市场 , 内贸集装箱的需求快速攀升 。 未来 , 抓住内需机遇已成为行业共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