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悦读 妻子是丈夫的运气,丈夫是妻子的命运

有书悦读 妻子是丈夫的运气,丈夫是妻子的命运

文章图片

有书悦读 妻子是丈夫的运气,丈夫是妻子的命运

文章图片

有书悦读 妻子是丈夫的运气,丈夫是妻子的命运

文章图片

有书悦读 妻子是丈夫的运气,丈夫是妻子的命运

遇见了最懂她的男人
2020年的12月11日 , 成都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免费展览 。
这场名为“玉汝于成”的展览 , 将一位名叫潘玉良的民国女性重新拉回了大众视线 , 也揭开了这位女画家 , 从一位青楼女子逆袭成为艺术家的人生传奇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 民国的才女们 , 貌美、有才华且风情万种 , 青楼女子更是粉黛娇媚 , 容颜俏丽 。
但看到潘玉良的自画像 , 却将这种遐想击碎了 。
她脸宽且长 , 嘴唇丰厚 , 眉毛高挑 , 神情凛然 , 与那个时代女性的群像相去甚远 。
其实 , 潘玉良的差异化绝非仅限于此 , 从出身 , 到个性 , 再到艺术都是 。
1895年 , 潘玉良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穷的家庭 , 原名张玉良 。
她一岁丧父 , 八岁丧母 , 14岁又被嗜好鸦片的舅舅卖进了青楼 , 起点的底色便奠定了命运悲苦的基调 。
当时 , 卖入青楼的姑娘 , 抗争者少 , 逆来顺受者多 。 潘玉良却性格刚烈 , 入青楼几年都不肯乖乖风尘卖笑 。
一开始 , 她做烧火丫头 , 天天想的是逃走 。 后来被逼取悦他人 , 还出逃过十几次 。
即便成为艺妓 , 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 , 不肯屈从 。
这让她得以鹤立鸡群 , 成了花团锦簇中最有识别度的人 , 因此遇见了最懂她的潘赞化 。
潘赞化是个有主见、有情义的男子 。 他出身世家 , 与陈独秀交好 , 是《新青年》的撰稿人之一 。
早年参加过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 , 后来辛亥革命胜利 , 成了芜湖的海关监督 。
1912年 , 潘玉良17岁 , 潘赞化27岁 。
一个为了鸨母生意被迫 , 宾前献唱;一个应朋友邀请 , 应酬酒宴 , 二人因此有了一面之缘 。
“不是爱风尘 , 似被前缘误……”
当潘玉良拨动琵琶 , 轻轻吟唱的时候 , 这眼缘让潘赞化动了恻隐之心 , 竟然拿出了200两银子为张玉良赎身 。
潘赞化用一首诗表达了对潘玉良品性的欣赏:


“原是冰肌洁白身 , 玲珑心曲本天生 。 漫言埋没无颜色 , 一出污泥便可人 。 ”
从这里开始 , 潘玉良跳出火坑 , 跟从潘赞化回到住处 , 转折了命运 。
最为可贵的是 , 潘赞化是一位思想进步之人 , 为潘玉良赎身 , 初衷不是为了满足私欲 , 带回家供自己玩乐 , 而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 。
赎身后 , 他让潘玉良自己选择去留 , 当得知她不愿意离开 , 便让其跟随左右 , 后来考虑到潘玉良的名节 , 又郑重娶她做了小妾 , 让其有了名分 。
好男人能让一个悲惨的女人重生 。
潘赞化的温暖和体谅 , 让潘玉良脱胎换骨 , 有了与艺术结缘的契机 。
遭遇了最不懂她的时代
出于感激 , 婚后的潘玉良自愿改姓 , 想用旧社会女性的愚忠 , 来表达对丈夫一生的追随 。
潘赞化却没有将潘玉良豢养成金丝雀的意思 。 他鼓励潘玉良做新时代的女性 , 亲自教她识字读书 , 接受新式教育 。
遇见好的另一半往往能够成就一个人 , 潘玉良的人生潜力逐渐被挖掘了出来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潘赞化发现潘玉良对色彩很敏感 , 在绘画上很有天分 , 便让其拜在自己的邻居 , 著名画家洪野门下学习绘画 。
洪野看了潘玉良的作品极为赞叹 , 一个不识字的女性 , 能够画出这样好的画 , 极具天赋 。 不但愿意收其为徒 , 还鼓励潘玉良考取上海美专 , 继续深造 。
在老师的指引和丈夫的鼓励下 , 潘玉良开始为梦想刻苦学习 。
1918年 , 她达成心愿 , 以素描第一、色彩高分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 。
但悲喜同至 , 随后潘玉良妓女的身世被扒了出来 , 很多人以此为由 , 表示“誓不与妓女同校” 。 抵制席卷美专 , 潘玉良落榜了 。
一时间 , 满城风雨 。 社会的鄙弃和偏见 , 让潘玉良陷入了深深的困扰 。
她从来没有想过社会的歧视 , 如此残忍 , 竟然以她的不幸为切入口 , 痛下杀手 。
潘玉良压抑 , 惊慌 , 自卑 。 美专的校长刘海粟却极为开明 , 在得知这件事以后 , 力排众议 , 录取了潘玉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