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塘冷月 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含塘冷月 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文章图片

含塘冷月 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文章图片

含塘冷月 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文章图片

含塘冷月 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文章图片

含塘冷月 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文章图片


浙江温州永嘉县北部 , 有座岩头古镇 。 入冬以后 , 岩头古镇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素面 , 白色的素面挂满了宅前院后 , 这样的习俗在当地已经绵延了近千年 , 丝丝缕缕的素面就如同丝丝缕缕的记忆 , 串联起了古镇的历史与现在 。

南宋未年 , 临安陷落 , 元军大举南下 , 进士陈虞之率领八百义士 , 在岩头镇旁的芙蓉崖顶建立村寨 , 抗击敌军 。 由于元军人多势众 , 为了迷惑敌人 , 陈虞之让士兵用白纸剪成当地素面的样子 , 晾晒在悬崖边 , 远远看去 , 就好像在为千军万马准备过冬的军粮 , 元军见此情景 , 不敢轻举妄动 。 陈虞之的计谋 , 为周边百姓赢得了撤离的时间 。

公元1278年 , 芙蓉崖背面唯一的粮道被元军截断 , 孤立无援的陈虞之自知没有生的希望 , 他便用红布蒙住战马的眼睛 , 带着夫人一起策马 , 从南崖之巅纵身跃下 , 八百义士也随之跳崖殉节 。 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 也让素面这一家常美食 , 承载起了一份古镇人家“义以为上”的精神象征 。

【含塘冷月|浙江温州的岩头镇,刘愈是南宋一代鸿儒,更是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今天的岩头古镇 , 从它的一桥一瓦 , 一树一堤间 , 依然可以感受到 , 古风浸染下的那份从容和淡定 。 千百年来 , 这里的先民不仅为他的后人们 , 营造了一个天人和谐、园林式的耕读空间 , 也为后世构筑起了一座写满担当和大义的精神家园 。

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县北部的岩头古镇 , 三面环水 , 一面靠山 , 地形好似一艘停泊在楠溪江中游的大船 。 在古代中国 , “船地”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 人们会聚到此 , 安家落户 ,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世代繁衍 , 数百年来一直人才辈出 。

刘愈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 据说 , 当年就连朱熹都仰慕他的学问人品 , 亲自登门拜访 。 但是 , 在当地百姓的眼中 , 刘愈不仅是一代鸿儒 , 更是一位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士 。 南宋绍兴年间 , 楠溪江流域接连发生罕见的自然灾害 , 田地颗粒无收 , 面对不断涌来的灾民 , 刘愈一边组织家人烧义粥赈济灾民 , 一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他自己的山原来是禁止给人家砍的 , 就是灾荒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山开放了 , 给他们砍柴 , 把钱拿来换粮食 。 刘家的山林本是祖辈传下来的风水林 , 关系到家族的盛衰荣辱 , 山禁之严远近闻名 , 但刘愈看到百姓饥寒交迫 , 心中不忍 , 他痛下决心 , 宁可坏了家族风水 , 也要拯救数以千计的灾民 。

然而 , 柴火换来的粮食 , 依然不足以解决所有灾民的温饱 , 而此时的刘愈也因救灾 , 把家中积蓄的银两全部花光 , 万般无奈之下 , 他只好把自己的房屋田地 , 全部抵押给了州府 。 把自己的家业作为抵押 , 抵押以后换来几万斤的粮食 , 运过来分给灾民吃 。 第二年秋收之后 , 刘愈用自家的粮食偿还了州府的借贷 , 无数灾民在他的倾囊相助下 , 安然度过了这次饥荒 。 在当地流传的故事中 , 刘愈扶危济困的大义之举还有很多 。

历史上 , 楠溪江是永嘉山区通往温州唯一的水上要道 。 有一年 , 刘愈前往岩头镇旁的九丈村时 , 听说当地因为没有舟楫 , 村民们常常涉水渡河 , 有不少人溺水而亡 。 他当即捐造船只 , 筑建码头 , 又雇人撑渡 。

他自己花钱造起来放在那边 , 义渡 。 老百姓 , 来往的客人 , 不要收钱的 , 不要付钱的 。 渡船造起来 , 有划船的人 , 船工 , 那是他自己有钱买了当地的土地 , 土地给他作为工资 , 土地给他耕种 , 那么他们来划船 。 刘愈建起的义渡 , 方便了十里八乡的百姓 , 而这项义举 , 也被岩头人代代接力传了下来 , 几百年来从未间断 。 直到1952年公路开通 , 昔日繁忙的九丈渡才日渐归于平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