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 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_原题为: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 , 32岁 , 彝族人
2010年1月30日 , 当天全国进入春运的第一天 。 新华社采访人员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春运 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文章插图

2010年1月30日 , 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
一位年轻的母亲 , 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 , 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 , 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 。 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 , 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
11年来 , 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 , 不断被各大媒体引用、转发 , 并成为“春运表情” 。
11年来 , 在众多网民和关注者不断发来的相关信息里 , 周科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寻找 。 随着信息一点点地拼凑 , 照片一张张地对比 , 不久前 , 当年那位母亲 , 轮廓越来越清晰:巴木玉布木 , 32岁 , 彝族人 。
2021年春节前夕 ,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 , 周科与11年前那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相遇了 。
春运 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文章插图

1月20日拍摄的通往巴木玉布木家的乡村公路 。
“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是我儿时的梦想”
见到巴木玉布木时 , 她笑得灿烂 , 看不出岁月的沧桑 。 与11年前照片中一样 , 她盘起头发、背着孩子迎面走来 , 除了略显瘦削 , 依旧是那双明亮的眼睛 , 炯炯有神 。
春运 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文章插图

【春运|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1月22日 , 巴木玉布木在接受采访 。
她的身后 , 是刚刚建好的新房 , 钢筋水泥结构 , 结实的板材门窗 。 “住上这栋大雨漏不进去、寒风吹不进来的房子 , 小时候做梦都想 。 ”曾在土坯房住了30年的巴木玉布木 , 童年的家在半山腰 , 出嫁后家在山脚下 , 变的是海拔 , 不变的是土坯房 。
曾经 , 每到雨季 , 屋外大雨 , 巴木玉布木的土坯房里便是小雨 。 雨水落在地面不打紧 , 可时常会滴落在床上打湿被子 , 一家人都睡不了觉 。 脸盆放在床上接雨 , 一个不够 , 再加另一个 , 还不行就用木桶……
巴木玉布木回忆 , 那时候家里没有通电 , 漆黑的夜里 , 夫妻俩就在屋里摸来摸去 , 凭着感觉找漏点接雨水 。 整个晚上 , 就这样抱着熟睡中的孩子盼天亮 。
春运 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文章插图

1月20日 , 上图是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在介绍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下图是她在自己的新房间整理衣物 。
10年前 , 位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桃园村 , 苦日子并非巴木玉布木一家 。
从她家门口放眼望去 , 村庄周围 , 一道道山梁、一级级梯田清晰可见 , 山上草枯叶黄 。 远处 , 一座座大石山高耸入云 , 根本望不见外面的世界 。
春运 11年前那位春运母亲找到了 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文章插图

1月22日 , 上图是巴木玉布木童年住过的村庄;下图是她现在居住的桃园村 。
“不外出打工 , 光靠几亩地能吃饱就算不错了 。 ”桃园村第一书记刘剑说 , “村里土地贫瘠 , 不少还悬在半山腰上 , 播下一颗种子不见得能长出一粒粮食 。 要是遇上洪涝干旱 , 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 ”
巴木玉布木家有6亩旱地 , 祖上一直以种植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 , 每年的收成勉强维持一家人填饱肚子 。 想吃大米要到集镇上买 , 但家里根本没有钱 。 2007年大女儿出生 , 巴木玉布木偶尔会用节省下来的零钱去买几斤大米 , 与玉米粉混在一起 , 给女儿“加餐”长身体 。
2009年 , 二女儿出生 , 嗷嗷待哺中 , 巴木玉布木感觉看到了自己重复的童年 , 她害怕孩子们会像自己一样永远走不出这座大山 。
就这样 , 巴木玉布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去打工!
“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
比家里种地要强”
2010年1月30日 , 采访人员在南昌火车站拍摄的那位背负大包、怀抱婴孩匆忙赶车的年轻母亲 , 正是巴木玉布木 。 她说 , 那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涯 , 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
她记得很清楚 , 那天一早 , 自己扛着大包小包 , 带着女儿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 , 再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 。 在成都 , 她花了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休息了一晚 , 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 , 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 , 已是深夜 。 这趟行程 , 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