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文章图片

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文章图片

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文章图片

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文章图片

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文章图片

曦晖朗曜 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文章图片


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数目已位居世界第一 , 但很遗憾我们并没有20世纪建筑遺产入选 , 也没有建筑大师名列世界建筑巨匠行列 , 这并非中国20世纪建筑没有光辉 , 而是我们尚缺乏对世界遗产的共同认知语境 , 更缺少对中国20世纪建筑巨匠作品思想的传播 , 本文的讲述希望弥补一些遗憾 。
中国20世纪第一代建筑师20世纪的中国 , 历史事件众多 , 建筑随时代而变成为一种主线 , 回望中国20世纪有众多可歌可泣的建筑巨匠 , 他们用作品为中国建筑立传 , 向全社会开拓建筑文化普惠之风气 。 这其中吕彦直(1894—1929)、刘敦桢(1897—1968)、童(1900—1983)、梁思成(1901—1972)、杨廷宝(1901—1982)是20世纪第一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 , 他们既是建筑经典作品的设计者 , 也是用现代方法研究并传承中国建筑思想的教育家 , 堪称开创20世纪建筑领域的宗师 。
1909年美国提出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用于培养中国留学生 , 出现了赴美、欧及日本的留学热 , 其中也包括建筑学方面的留学生 。 建筑学资深编审杨永生列出了16位第一代建造师即:庄俊、沈理源、吕彦直、虞炳烈、刘敦桢、赵深、杨锡镠、董大酉、林克明、童寯、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陈植、奚福泉、夏昌世、卢毓骏 。
第一代建筑师普遍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他们从师徒传承的工匠成为知识分子型建筑师 , 是较早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并对此作出回应的群体之一 。 笔者选择其中几位代表作一介绍 。
吕彦直是20世纪著名建筑师 , 他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 , 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形式 , 加以详密之研究 , 以艺术思想设图案 , 用科学原理行构造 , 然后中国之建筑 , 乃可作进步之发展……”吕彦直堪称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中国民族形式建筑的第一人 。 1925年他设计的南京中山陵获设计竞赛首奖 , 1927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再度夺魁 。 吕彦直191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 , 曾任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的助手 , 回国后参加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 到1925年投标中山陵时 , 他已经有了七年设计实践经验 。 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中茅山南坡 , 中山陵依山而建 , 墓道和392级石台阶 , 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 。 四面松柏环抱 , 八方云霞聚来 。 从空中俯瞰 , 中山陵园就像一口安放在中华大地上的巨大警钟 , 庄严肃穆 , 气度非凡 。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 , 既是一座纯中国式的陵墓 , 又区别于以往所有中国的封建帝王陵墓 。 从颜色上看 , 它用孙中山手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主色 , 以蓝色的琉璃瓦顶 , 取代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 。 从使用功能上看 , 它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 , 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 。 宽阔的广场 , 宽阔的墓道 , 宽阔的台阶 , 全部都是为适应大型公共祭奠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 。
只可惜1929年春季中山陵完工时 , 吕彦直因病已英年早逝 。 他逝世后 , 《国民政府公报》第一八九号颁发对他的褒扬令 。 根据1929年4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 将在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纪念碑 。 他的纪念碑也是我国至今为建筑师树立的唯一纪念碑 。 梁思成评价他是最早由崇尚欧化风气回到民族形式的“第一人” , 赞赏南京中山陵“实在为近代国人设计以古代式样应用于新建筑嚆矢 , 适足以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 。

吕彦直

【曦晖朗曜|回望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