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贫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观点是咋来的( 二 )


不少观众都喜欢以梵高的个人生活水平来套一个艺术家模型。其实艺术史中的大多数艺术家的生活都不是很拮据。最受爱戴的伦勃朗作品也都是在他破产前画的,破产后的作品有几个人能叫得出名来?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家坚持不屑于当时的主流画风,受到不少评论家的攻击,但是不代表他们的作品就卖不出去,不说马奈和塞尚这样家里开银行的土豪,家里开小卖部的莫奈光是靠卖画的收入就远远高出同期公务员。然而他们为什么还在哭穷,因为他们整天在巴黎社交圈浪啊!
至于梵高,人家也有个画商弟弟好不好,而且弟弟内心是愿意无条件帮助梵高的,只是梵高因为爱弟弟所以不想拖累弟弟而已。
很多人包括一些小艺术家,看不惯艺术家经济条件好,尤其是当代艺术。这就无关穷,而是穷酸了。
原因有二,一是不了解艺术家在艺术创意领域的突破,二是在原因一的前提下只能关注作品夸张的外表和其价格。这样就会逐渐觉得艺术家市场好了就是不尊重艺术专搞一些噱头了。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巴塞尔艺术展的文章,介绍了几位作品“看上去很俗”“迎合潜在买家的土豪品味”的艺术家和作品。其实市场和艺术性是完全可以兼顾和平衡的,并且保持艺术性也是衡量市场价值的重要参考。一个在艺术上没有继续突破的艺术家,其市场也是会萎缩的。就算是完全处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画商也都会希望艺术家专心于艺术创作。
“滥俗画风”下的“清奇审美”---几位因风格“不文艺”而被误解的艺术家由于不能完全导入文章特别是图片,所以就贴个原文链接再加一个最符合回答的例子好了。一个看上去“最不贫穷,最受土豪欢迎”的希腊艺术家PanosTsagaris。其他几个艺术家感兴趣的可以点开公众号原文阅读。
“艺术是贫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观点是咋来的

“艺术是贫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观点是咋来的

查加里斯的作品看上去金光闪闪,貌似是为了迎合土豪们的黄金钻石品味,好像完全是一种庸俗的审美。
其实查加里斯作品的核心在于“炼金术带来的转化”。
炼金术简单来说就是将贱金属转化为贵金属,高级一点的还有将短暂转化为永恒,以及将物质转化为精神能量。艺术家在纽约生活和工作,随处可见,每天一份的纽约时报就成了“低贱物质”和“短暂”的代名词。
“艺术是贫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观点是咋来的

“艺术是贫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观点是咋来的

除了报纸名称和头条照片外,所有板块都被艺术家用金箔覆盖。黄金作为炼金术最直接的目标,在这里象征了神圣和纯洁。
对于报纸这样的媒体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头条,吸引大众对这家报社产生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报纸只有名字和头条才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其他板块的信息就像是卑贱的物质一样。
好比炼金术士将卑贱的物质转化为金箔,艺术家将不起眼的日常素材转化为艺术品。
这一系列作品也讽刺了如今的商品崇拜和商家的即时消费策略。弄一个品牌,加上几个唬人的概念,再找一些红人来吸引眼球,剩下的内容本质上就是等着被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说这个看似最讨好艺术展潜在买家的作品系列其实是在暗讽他们,并不是说艺术家只能看上去穷酸。
“艺术是贫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观点是咋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