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银保监会点名批评“土味”“奇葩”广告——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二 )


此外 , 加强行业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王家强表示 ,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服从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员自律公约、会员管理办法等基本制度 , 密切与行业协会联络 , 及时上报重大经营变更或风险事件 。 “要审慎评估新业务、新科技带来的风险 , 对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消费金融授信模型进行充分测试 , 避免客群及信贷额度的大幅扩张 , 明确消费信贷的贷款利率、风险、还款期限及要求 , 避免虚假宣传 。 ”
消费者要保护好信用名片
除了对平台的规范整治 , 金融消费者自身也应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 。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 信用都是经济身份证 , 是一张没有期限的名片 。 对老百姓而言 , 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 。 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 , 可以提高个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 价格上还能有优惠 。 ”董希淼说 。
“树立文明科学的消费观 , 只为必要的事负债 , 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消费负债 , 应该认真思考 , 量力而行 。 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很有可能产生巨大财务压力 , 进而影响个人情绪和身体健康 。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提醒 , 如果个人消费贷、信用卡出现逾期 , 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 因此 , 金融消费者应学会判断个人是否过度负债:一是看能否一次性还清所有债务;二是看个人信用卡和网贷大额消费数量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专家建议 , 消费者应充分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 , 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 , 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 。 同时 , 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 , 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 , 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 , 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
同时 , 银保监会也提醒 , 金融消费者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 。 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 ,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 。 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 ,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 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 ,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 降低被诈骗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