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章图片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章图片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章图片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章图片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章图片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章图片

天下网商 4600米的高原上,一群藏族女人靠织布过冬

文丨 宁函夏
从那曲驱车6小时 , 一路到拉萨 , 赶第二天的航班、转机 , 经过一天的折腾 , 终于回到杭州 。 我的书包已经被一大卷氆氇撑到变型 , 同行的人陆续从行李里掏出人肉回来的氆氇 , 近二十卷 , 粗略一算 , 为文措省下1000多块钱运费 。

书包里的氆氇 。 氆氇 , 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能省一点是一点 。 文措在那曲办织布工坊 , 为当地生活困难的卓玛、阿佳(大姐)们提供工作 。 为此把家里院子腾出来 , 每天酥油茶、糌粑管够、按人头发工资 , 实在不易 。 海拔4600米的那曲 , 本就空气稀薄 , 你也恨不得为她分担点呼吸 。
因为这里太难看见一棵树了 。
不善言辞的文措 , 皮肤黝黑 , 因为高反长期水肿的身材 , 使她步履沉稳 , 好似每一步挪动都能拖出深深的土痕 。 在那曲 , 你见惯黄的草 , 白的山 , 发光的河流 , 但难以找到这样一棵抗风抗糙的树 , 深深扎根 , 四枝散开 , 怀抱温暖 。

文措在家接受采访在此之前 , 人们说那曲一年中只有两个季节:冬季 , 和大约在冬季 。 这里除了牦牛干和虫草 , 什么也拉不出去 。
但在这个漫长的冬季 , 46岁的文措挺拔生长、枝叶繁茂 , 让一群贫困的藏族女性们终于有了收入 。
4600米的工作压力一进那曲 , 所有人都倒下了 。
当地司机师傅说 , 就连拉萨人到那曲 , 晚上也头疼睡不着 。 作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 高寒高海拔 , 全年只有两个月能看到草场 。 当地人到8月底就基本开始为入冬准备 , 所有的节奏都得慢下来 。

从西藏到那曲的火车上 , 满目高山和草地零下8度 , 带着窒息的眩晕感见到文措 。 因为高反 , 文措的眼睛血红 , 像是常年通宵熬红了眼 。 当地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症状 , 也都不把它当病看 。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比想象中更不容易 , 文措的困顿也在跨冬:纺织工坊投入大 , 现在只能靠自己卖牛奶的收入 , 补贴这群女织工 。
文措家一楼的院子 , 近20位卓玛和阿佳正在织布 。 今年夏天 , 阿里巴巴魔豆妈妈公益项目来到那曲 , 跨越4000多公里的青藏线 , 牵头人郑芬兰从杭州带来50台织布机 , 25个镇43个村的近200名牧民妈妈在这里接受了培训 。

郑芬兰(中)在工坊为藏族女性进行纺织培训一样的机器 , 在4600米的那曲用起来却有些拙钝 。
“别人一天能织10米 , 她们只有5米 。 ”郑芬兰直言 。
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 进藏16次 , 来那曲2次 , 到了直接培训 , 组装、修理机器 , 一刻不停 。 但这样的紧密操作也只能支撑两天:“步子都不能迈大 。 ”眼前的慢 , 情有可原 。
而且那曲妇女原先是坐在地上织布的 。 她们用的织机叫腰机 , 没有机架 , 前后两根横木 , 一段固定在地上 , 一段绑在腰上 。 人像是在做仰卧起坐 , 腿伸直 , 腰挺住 , 一撑就是半天 。

藏族妇女使用腰机织布(资料图)腰机是现在织布机的始祖 , 而这里妇女们家里用的 , 都是这种“古董” 。

那曲当地妇女在家中织布新机器难免不熟悉 。 文措和郑芬兰有个聊天群 。 文措只会藏语 , 拉上懂汉语的藏族学生翻译 。 线缠乱了 , 文措便发个视频 , 郑芬兰心领神会;芬兰问藏族妈妈们学会了没有 , 文措也发大家纺织的视频 , 机器声“吱吱呀呀” 。
一次 , 因为订单没有及时完成 , 文措在群里道歉发了一段长语音 。 订单是为今年杭州马拉松制作奖牌绶带 , 几万条 , 文措却只能交三分之一 。 “订单我们能做好……但在工资发放方面很有压力 。 ”文措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