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 【宁品读】愚园路1018号:施蛰存的“北山楼”

上海长宁 【宁品读】愚园路1018号:施蛰存的“北山楼”

文章图片

上海长宁 【宁品读】愚园路1018号:施蛰存的“北山楼”

文章图片

上海长宁 【宁品读】愚园路1018号:施蛰存的“北山楼”





愚园路1018号 , 是著名作家施蛰存先生的旧居 , 他的书斋“北山楼”位于小楼的二楼 。 当年 , 施蛰存不仅以“北山”为书斋名 , 还常以“北山”为笔名 , 写下大量珍贵的文字 。



施蛰存旧居全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山”在哪里?何以令先生念念不忘?


这还得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说起 。 当时 , 正处抗战时期 , 施蛰存任教于内迁福建长汀的厦门大学 。 学校位于在风景秀丽的北山脚下 , 先生在此备课写作 , 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 也就在这个时候 , 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北山楼” , 并沿用至逝世 。


施蛰存一生曾用过多个书斋名 , 唯有“北山楼”陪伴他到最后 。 他曾说过:“虽然我离开了那里(长汀) , 回到上海 , 不管什么处境 , 书斋名称却从未更易 。 ”



《北山谈艺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 , 施蛰存的大量著述得以出版 , 其中不少书籍都以北山为名 , 如《北山谈艺录》《北山楼诗》《北山散文集》等等 。 在这背后 , 可见他对这个书斋名字的喜爱 , 对福建长汀那段岁月的留恋 。


那是1941年6月 , 施蛰存第一次踏足长汀——这个当年中央苏区的“红色小上海” 。 他是因厦门大学萨本栋校长的邀请 , 前往长汀任教 。


显然 , 在长汀、在厦门大学的日子 , 是施蛰存前半生最平静和惬意的时光 。 由于厦大图书馆的藏书毫无损失 , 全部内迁 , 除了教书 , 施蛰存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书籍 , 并开始翻译介绍到国内 。 同时 , 施蛰存还开始辑录《金石遗闻》《宋元词话》 , 并专门给学生开了一门专书选读课 , 很受欢迎 。 厦门大学教授郑启五的父母均是施蛰存的学生 , 他曾在文章中回忆:“施蛰存教授在厦大上的国文大课 , 精彩至极 , 受到学生们热烈的欢迎 。 ”



长汀(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长汀闲暇的日子里 , 散步是施蛰存最喜欢的运动 。 当时 , 他最喜欢去南寨散步——这是长汀一处著名的景点 , 有一大片梅林 。 “我们每天下午 , 都到那里去散步”。 而长汀的山山水水 , 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 他在文章中说:“长汀一带 , 没有名山胜迹 , 都是平凡的山岭……山里永远是长林丰草 , 除了打柴采茶的山农以外 , 不见人迹 , 除了鸟鸣蝉噪 , 风动泉流以外 , 不闻声息 。 我就喜欢在晴和的日子 , 独自一人 , 拖一支竹杖 , 到这些山里散步 。 ”


在山中 , 他寻觅到许多乐趣 , “认识各种树木 , 听听各种鸟鸣 , 找几个不知名的昆虫玩玩 , 鹧鸪和‘山梁之雉’经常在我前面飞起 , 有时候也碰到蛇 , 就用手杖或石块把它赶走”。 当时的长汀 , 还属于很偏僻的地方 , 市场甚至还能见到老虎肉 。 喜好美食的施蛰存遇到之后 , 自然不会放过 , 不仅亲手烹调 , 还与好友一起分享 , 并写诗记之 , “乙威遽失葭中势 , 九沸翻成席上珍 。 ”记的就是这件小事 。


散步、做学问 , 这样的日子看似世外桃源 , 但当时 , 经常来的日军飞机轰炸提醒着人们:这还是一个残酷的时代 。 长汀也是瞿秋白先生就义的地方 , 施蛰存回忆道:“瞿秋白是我的老师 , 他是被国民党杀害在长汀的北山山脚下 , 他的墓就在离我当时住的宿舍不远处 , 我每天路过 , 沉痛无尽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施蛰存坚持做学问之余 , 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要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 据他学生马祖熙回忆:“(他说)在中华民族最艰危的日子里……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 在苦难中锻炼自己成材 , 将来才好在各自的岗位上 , 为复兴祖国尽自己的一点心力 。 ”


1945年七月 , 因碍不过友人的情面 , 施蛰存到福建三元任省立江苏学院文史学系教授 。 对于这次转校 , 施蛰存颇为不舍 , “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失策 , 如今想起来都有些后悔” 。


虽然离开了北山 , 但这段日子一直铭记在施蛰存先生心中 , 并以书斋名作为纪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