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向善」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特别是灾难频发的当下,作为设计师,面对灾难,经常要拿起「设计」这个武器。「灾难设计」其实自古有之,比如达芬奇层为了防止米兰瘟疫的大爆发,重新设计整个城市格局,特别是下水系统。人类正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威胁,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流行病……21世纪以来,震惊世界的灾难粗略一瞥就包括: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2012年美国Sandy飓风、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2017年中国的雾霾、2019年至今的澳洲大火,以及最近中国公民正在经历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
2017年,BBC发布的「2050年人类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提到,频发的灾难会让我们逐渐失去生活的家园(LostCities)。
啥叫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同是2017年,《时代周刊》发出警报:人类还没有准好面对下一场瘟疫(WARNING:WeAreNotReadyForTheNextPandemic)。
2019年5月,美国《自然》报道「人类正式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地质过程。」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科林·沃特斯说,「塑造地球的主要地质力量——它不再是河流、冰或风了,而是人类。」几乎每一场灾难都是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这种「高等动物」一手造成。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的始作俑者你我口诛笔伐,事实却无法倒带,作为有良知的公民,我们心疼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物资供给工人。
作为设计师,面对灾难,我们也要拿起「设计」这个武器,一起加入这场战役。「灾难设计」其实自古有之,比如达芬奇层为了防止米兰瘟疫的大爆发,重新设计整个城市格局,特别是下水系统。
比如,2012年美国Sandy飓风淹没纽约曼哈顿的海岸线,设计师组织了影响世界的「rebuildbydesign」设计大赛,用设计师的语言拯救洪水下的纽约。再比如,地震灾害频发的日本,设计师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来从容应对灾害。日本设计师为公民设计了「地震逃生手册」,建筑师坂茂用纸搭建出地震的临时避难所。
啥叫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灾难设计」或者说「危机设计」就是用创新的设计方法,对灾难造成的负面影响起到「减震器」的作用。
灾难设计从不同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为城市、社区或个人提供有效的工具,从而有效地预防、应对、并且可以快速预测灾难的变化,最后减少灾难对人居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灾难和弹性恢复(riskandresilience)」研究方向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范本。我认为好的灾难设计,应该包括前瞻性、专业性、社会性三个方面。设计师要快速反应,抓住痛点,有普遍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智慧城市「响应式环境实验室」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在设计学院院长、灾难小组负责人宋协伟教授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收集了大量的灾难设计案例,并且开启了对灾难设计的研究,研究成果会陆续发布。感谢支持对这次「灾难」研究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灾难小组的研究员:程雨阳、康家旗、范纾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智慧城市教研室主任,灾难小组负责人:景斯阳
1.信息的可视化设计啥叫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2013年12月在几内亚死亡的一个名为零号患者的两岁男孩被怀疑是埃博拉疫情的起源,尽管不知道他是如何感染该病毒的。这个男孩感染了他的母亲,三岁的妹妹和祖母等。亲戚和朋友参加了祖母的葬礼后,埃博拉病毒随后传播到另一个村庄。埃博拉病毒继续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感染其他人,现已夺去了3,000多人的生命……
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防控中心,设计师将这些数据可视化,用图表和文字清晰描述了埃博拉疫情的各项信息,包括病毒的传染源,如何开始传播,产生多大影响等信息。时间轴、柱状图、几何图形等元素的使用,便于后人更高效提取有用的信息,快速了解疫情历史。
2.移动医院啥叫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MONARCHSYSTEMS是一项移动医院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可完全运营,完全移动的医院。
该设计可容纳48张病床,配置了灵活的扩展设施。主要是模块化拖车,每5个模块化拖车相连之后可组成移动医院核心区域,包括常规门诊区、医疗图像采集区、住院区、急诊区,而另一些拖车则可以在核心区域的基础上继续扩展为更大的区域,专门为特殊的患者护理量身定制。例如,女性健康诊所专注于女性健康,包括乳房X线摄影,超声,立体定向和骨密度扫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