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 20年前北京最牛的一批北漂,现在个个名字响当当( 五 )




林天苗从美国回来后的第一个展览“1995 开放工作室” 1995年

张洹(左一)、马六明(左二)在“1995 开放工作室”
去拍林天苗的时候她刚从美国回来 , 在他们家里 , 胡同里的平院房 。 她把院子整个布置成展厅 , 材料都是很奇特的 , 去看展览的人也很多 , 方力钧、马六明、张洹、王广义 , 北京艺术圈里的人差不多都去了 。

宋东、尹秀珍在林天苗居所报房胡同12号工作室做作品 1996年
宋东和尹秀珍 , 他们都是北京人 , 所以我们一聊就很投得来 。 从外形、言谈举止上看 , 他们是很朴实的那种 。 他们做展览的时候 , 我每次都会去拍 。


“生存痕迹”参与艺术家合影:蔡青、顾德新、尹秀珍、宋东、张德峰、林天苗、王功新、张永和、展望、邱志杰和冯博一
1998年1月 , 他们参加了蔡青和冯博一策划的《生存痕迹》展览 , 参展的还有林天苗、王功新、展望等人 。 当时他们租了一个很大的旧厂房 , 所有艺术家都是在现场 , 根据当时的环境 , 结合自己过往的创作 , 即兴做一个作品 。

赵亮、邱志杰在“生存痕迹”现场

尹秀珍在“生存痕迹”展览现场准备作品 , 用水泥将旧鞋底朝上镶嵌在路面上 , 使日常中的行走痕迹固定下来
所有布置都是在前一两天完成的 , 比如邱志杰要埋一些屏幕到地下 , 尹秀珍要事先把鞋子用水泥固定在地上 。

展望在“生存痕迹”展上的装置与行为作品 , 模拟了一间学院式雕塑教学的车间
也有的作品是当场完成的 , 比如展望的《新艺术速成车间》就需要观众现场参与互动 。

参展艺术家在大巴前合影
这个展也是非公开的 , 他们给参观的人租了一个大巴往返 , 汪建伟还把那个大巴也做成了一个作品 。

“对伤害的迷恋”现场 , 方力钧、杨少斌在观看萧旻作品《系列:(JIU)——体积很小 , 繁殖力强 , 适应性大 , 未来主人》

彭禹在“对伤害的迷恋”展览现场做作品
那个时候很流行像这样由批评家、策展人主导 , 艺术家配合的展览 , 栗宪庭老师2000年策划的《对伤害的迷恋》也是 。 当时因为艺术家们使用了尸体等材料 , 大家看完展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不怎么有胃口 , 还陷在那个氛围里面 。


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杨卫 , 钟天兵 , 徐若涛)在宋庄美术馆观看徐志伟的照片
从1992年到2010年 , 我专注地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现场将近20年的时间 。 我的这些照片也陆陆续续地展出过很多次 。
其实真的对艺术史来说它有什么贡献 , 主要看这些人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 只是我碰巧做了这件事 , 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 作为历史存照 。

11月 , 徐志伟与艺术家钟天兵重访圆明园画家村旧址
而这一切的源起便是圆明园画家村 , 我对那里的感情也是很深的 。 现在有机会 , 圆明园画家村的那群人还是会聚在一起叙叙旧 。 人生有过那么一段经历 , 大家都会很珍惜 。 在最青涩、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那几年 , 生活在一起 , 闹在一起 , 挥洒自己的青春 。
像杨卫说的 , 中国艺术家从想法到行动 , 真正有了专职艺术家这个群体 , 是圆明园画家村真正的意义所在 。 当年在圆明园的这批人也都分散到全国各地的艺术区 , 播种散发出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