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二 )


文章插图

703救生艇是我国在深潜领域发展的第一次努力,1971年开始研制,1986年成功,尽管只能下潜300米,速度只有4节,但这是我们跨出的第一步。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此后我国的深潜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从1986年的“海人一号”到1994年的“探索号”,再到2010年的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的“蛟龙号”,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突破7062米,成为中国第一艘突破7000米大关的深潜器。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从大家熟悉的“蛟龙”和“深海勇士”,到此次创造最新记录的深潜器“奋斗者号”,短短4年后就潜入了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见证了中国科技的速度与实力。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1872年12月,“挑战者”号在全球大洋普查深度,行程12.7万千米,长达1606天的航程中,总共完成了492次深度测量,1875年3月,“挑战者”号来到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开启了第363次探查。结果发现此处的深度远超其携带的绳系重物测量的极限8000米,根据此次探查的结果,挑战者号绘制了一个深度都远远超过其探深极限的区域,并将其命名为挑战者深渊。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1951年,“挑战者”二号再次来到海沟测量其极限深度,它以回声定位的方式探测,普查后发现在11°19′N 142°15′E/11.317°N 142.250°E的范围内,测量到了极限深度为10900米。1957年俄罗斯“维塔兹号”测得的深度为11034米,并将此处命名为“马里亚纳深凹”,但此数据未能再次取得,故未被采用。
1984年日本“拓洋号”(Takuyo)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方式测得最大深度为10920±10米,1995年3月24日本海沟号(Kaiko)测得深度为10911米,此数据被CIA出版的《世界概况》收录,深度为10911米,也有引用“拓洋号”取得的10924米数据的。涉及海洋深度的论文,引用11034米深度的文献几乎没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大部分用的是11000米以内。因此尽管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颇有些争议,而11000米左右,基本上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这一点不会有什么大的错误。
2012年3月26日,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下潜到10898米的深度,2019年4月维克托·维斯科沃驾驶DSV Limiting Factor抵达深度10928米。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劈风斩浪的几十年,我国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与十年立项、十年研制的“蛟龙”号不同,我国第二代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从研制立项到海试交付只用了短短八年,且国产化程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奋斗者”号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杨波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的一次次任务。不可思议的是,在2016年“深海勇士”号都尚未下水的情况下,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就开始同步研制了。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融合了之前两代深潜装备的优良血统,不仅采用了安全稳定、动力强劲的能源系统,还拥有更加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定位系统,以及更加耐压的载人球舱和浮力材料。
此外,在深海中通信也是巨大的问题,人类通常使用的微波通信在深海是不可行的,因为大量海水屏蔽了所有的无线电波。而较为常用的深海光纤通信则不能用于万米的海底,因此,能够指望的目前就只有海底水声通信。然而,海底声学背景的噪声可能影响声波信号,且声波频率低、信号延迟大,万米海底的声波信号传输上来需要7秒钟以上,有相当的延迟时间。因此,能够保障海底的正常航行和通信,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而这一次,我国潜水器还需要进行相关科考活动,背后的难度可想而知。
坐底 【时事聚焦】“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有哪些地理意义?我国为什么要越潜越深?
文章插图

万米深渊可谓是科研的“无人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人无我无”的科考装备。以深渊进入技术、深渊探测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水平。放眼全球,到访过万米深渊的全海深潜水器屈指可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