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 湘潭这个地方一脚踏三县,每年吸引几十万人打卡!你去过吗?

湘潭在线 湘潭这个地方一脚踏三县,每年吸引几十万人打卡!你去过吗?

文章图片


如果总结近年来铜梁村的发展亮点 , “旅游”必然是一个关键词 。 随着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文旅+”战略的实施 , 位于湘潭县西南边界的省定贫困村——铜梁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也呈现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态势 。
旅游作为服务业的细分领域 , 能够整体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 。 特别是当旅游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结合时 , 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 人还是原来的人 , 乡村还是原来的乡村 , 发展却进入了新的境界 。
在铜梁这片“一脚踏三县”(湘潭县、湘乡市、娄底双峰县)、资源相对匮乏的土地上 , 来自政府、社会、群众的各方力量 , 通过做好做活山水文章 , 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 过去贫穷闭塞的“湘潭小西藏” , 如今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
更广的收入渠道
走进湘潭县石鼓镇铜梁村 , 大地犹如打翻了的调色盘 , 目之所及皆是深深浅浅的绿色、黄色 。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 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峰林仿佛孕育着什么 , 又跳动着什么 。

沿着铜梁水库边的盘山公路忽上忽下 , 没多久我们就到了铜梁村的昌山顶峰 。 海拔755.1米的昌山 , 是湘潭县境内的最高峰 。 近年这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 成了省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世外桃源” 。
如今已是“网红”的昌山顶峰 , 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 “过去这里没有公路 , 村民上下山只能走狭窄陡峭的石板路 , 不挑东西上山需要40多分钟 , 挑东西的话得一两个小时 。 ”同行的铜梁村村主任杨燎原回忆 , 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 居住在山上的人千方百计到外面谋生、定居 。
昌山有厚重的人文典故、优美的自然风光 , 还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 , 只要能打出品牌 , 就是脱贫的重要载体 。
在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湘钢、湖南理工职院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 近年昌山顶峰陆续修通并硬化了7.55公里盘山公路 , 基本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
路通了 , 昔日贫穷、冷清的山窝窝成了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的好地方 。 2014年初 , 一个叫熊梦娜的大学生回到原顶峰村祖居地 , 流转1200多亩山地 , 创办了昌山通公路后的首家合作社——湘峰养鸡专业合作社 。 6年来 , 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 , 现在年出栏成品鸡3.5万多只 , 陆续带动周边550户968名贫困户养鸡脱贫 , 兼营的茶油、蔬菜、腊肉、鸭鱼等山里货 , 更是成为游客们的抢手货 。 “养鸡收入、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收入加起来 , 一年有380万元 。 ”熊梦娜笑着告诉我们 。
尤其是近几年 , 随着昌山名声打响 , 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越来越热闹 , 原来想方设法“逃”出穷山窝的村民 , 纷纷回老家盖起新楼房 , 从事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等产业 。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 , 从顶峰山底通往山里的主路、支路上 , 停放着各种牌照的私家车 , 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在溪边拍照 , 或在果园里采摘 , 抑或找一处安静之地推窗而坐、凭栏远眺 , 找回本我的快乐 。 旅游为宁静的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 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 过去“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铜梁村 , 正被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所熟知、喜爱 。
还是原来的产品 , 还是原来的味道 , 却因为远道而来的游客 , 产生了不一样的价值 。 无论是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 , 还是创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 , 铜梁村村民的生产没多大变化 , 但在旅游的推动下 , 日复一日的劳动得到了更多回报 , 他们的生活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
更多的职业身份
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 , 长年累月的机械性重复劳动 , 使他们在熟悉的领域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径变得十分困难 。 阻击贫困 , 要下苦功 , 也需要资源和引导 。
赵坚强 , 铜梁村段故组村民 。 2009年的一场大病 , 让他的身体和家庭同时垮了下来 。 得病前 , 赵坚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泥工 , 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 , 赵家就建起了风光气派的两层楼房 , 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好人家 。
然而 , 病来如山倒 。 重病不仅掏空了赵家多年积蓄 , 还让赵坚强背上数万元债务 。 更要命的是 , 赵坚强不能再从事重体力活 , 无法外出做事 。 “家里的日子一下从米箩里跳到了糠箩里 。 ”赵坚强说 。 2014年 , 因病致贫的赵坚强 , 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