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 大国重器上天入海,高边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 )


从大航海,到西部拓荒,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极地考察,对边疆的开拓依然局限于地球。真正出现高边疆的概念,实际上是从冷战期间的美苏争霸开始。当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宇航员加加林走出地球,感受到压力的肯尼迪就此预言:谁控制了宇宙,谁就控制了地球。美国从此奋起直追,在航天领域大规模地投入资金、研发技术。而最早提出高边疆这个概念的应当是里根时代,此后,高边疆领域又增加了极地开发、洋底探索、人工智能等内容。从历史到现实,从军事到民用,从物理到非物理领域,高边疆范畴不再只表现于早期西方那种扩张主义的地理层面,而是更看重让新技术、新材料惠及整个人类社会,让人们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并提升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个过程也充满霸道和王道的思维逻辑和复杂现实的杂糅。早期高边疆和新边疆命题体现的是帝国主义或军事领域称霸的坏东西,后来逐步显现双面效应,它同样可以为各国发展、人类进步、国际社会共享造福。
诱惑和风险:亟待确立的规则
Q顾问:今天当我们定义高边疆,不约而同地会把目光转向大洋、极地、外空、网络这些领域,可是,一般的中小国家没有实力到达太空,也没有条件建立极地科考站。高边疆的资源应当如何分配?探索高边疆有没有边界和底线?
A王逸舟:高边疆并不是主权边疆,而是一个国家探索科学技术进步的新领域,比如南极作为国际公域(public field),就不能为任何国家所独占。尽管对于大洋洋底是人类共有遗产这一理念,最近几十年已在国际上形成共识,但是,对于外空的开发成果是否应由国际社会共享,目前却存在争议,例如雄心勃勃开启商业载人航天新纪元的马斯克发表了一个宣言,声称未来如果谁在火星成功建立殖民地,这个殖民地就无须遵守联合国宪章,他认为地球的主权规则不适用于火星。这个想法的确很狂,恰好也说明高边疆亟待确立新规则。茫茫宇宙有多少宝藏可以为人类所用,高边疆给予人们无限诱惑和想象的同时,也蕴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美国挑战者号的失败让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航天器毁于一旦,让7名宇航员葬身太空。高边疆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惨痛的教训,人类也有可能给高边疆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过去,西方人在征服美洲大陆的时候就曾造成大量原住民死亡,原因之一是他们把自身的病菌带到了这片相对原始的土地,当地原住民从来没有经历过天花和肺结核这些现代社会的疾病,殖民主义者的一个喷嚏、一个咳嗽,就有可能把病菌传播到整个村庄整个部落,最终造成大批原住民不治身亡。现在我们说的高边疆同样存在这种脆弱性,当我们把设备装置、生活用品、人体排泄物留在极地和大洋洋底,很可能造成动植物的灾难甚至灭绝。同理,从外空回到地球的航天器和宇航员也有可能携带某种外空物质,不经严格的消毒杀菌和审核,说不定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致命打击。现在我们对南极开发规则的争论就非常激烈,哪些地方可以开发,哪些地方应当保护,各方看法不一。开发高边疆的界限在哪里,对此大家不敢掉以轻心,设想假如极地出现恐怖主义,很难有效反击。
相对极地、洋底和外空,网络则是一个非物理的高边疆领域,承载着海量的数据、模拟技术、识别过程,对于传统的交往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若一国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攻击武器,只需一个特殊的操作,就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让对方国家的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或大打折扣。它没有硝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厮杀,却有可能让社会陷入恐慌,让经济出现大幅震荡。生活当中我们也有类似体验,电脑服务器不时就会遭到黑客攻击,辛苦十天半个月写出来的文章,如果不及时备份,就有可能丢失。信息化时代对网络高边疆的开发带给我们便利,也带来了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层面的挑战。如果碰上一个警察国家,通过各种数据和二维码掌握公众大量隐私,并肆无忌惮地侵犯,那么对老百姓而言,保护隐私的能力是严重不对称的。“9·11”以后,这个问题成了很大的困惑,政府的信息工具对社会的监控、对个人的隐私究竟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是不是将来只要人脸识别,就能立刻获知个人底细,这种情景让人不寒而栗。刚才我们提到生物和自然生态的脆弱性,物理学家霍金就曾告诫,人类千万不要走太远,走太远有可能会自我毁灭。就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态带来的挑战来看,我想同样应当确立边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