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 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参谋 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文章图片

参谋 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文章图片

参谋 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文章图片

参谋 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文章图片

参谋 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文章图片



秦系(724-810年) , 字公绪 , 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 唐朝时期处士、诗人 。

玄宗天宝末年避乱剡溪 , 自号东海钓客 。 后结庐于南安九日山 , 号南安居士 。 贞元四年 , 得到徐州刺史张建封推荐 , 授校书郎 。 后东渡秣陵 , 元和五年去世 , 时年八十七 , 著有《道德经注》及《诗集》一卷 。
遗迹:秦君亭
唐人为纪念秦系筑室隐居九日山 , 在西峰秦系筑室处建“秦君亭” 。 五代陈洪进重修时 , 立秦系像于亭中 。 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 , 其裔孙秦时中任南安县时 , 重建此亭并立碑纪事于其东侧 。 1990年南安旅港乡贤吕振万先生捐资重建 。

秦君亭

重修秦君亭记石碑
逃名成钓客 知音化双峰
李杨瑜
1200多年来 , 名士、官宦在九日山上或栖隐 , 或登游 , 或雅集 , 或赋诗吊古 , 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诗山” 。 这一切或因唐代诗人秦系而起 。
在九日山上隐居25年的秦系 , 与一代名相姜公辅一见倾心 , 也与闽南第一进士欧阳詹咏吟酬唱 , 留下许多趣闻轶事 。 《全唐诗》收有秦系诗一卷 , 其五言诗成就可与刘长卿、韦应物相鼎立 , 因而备受后人敬仰 。 不少名士游玩九日山时 , 留下大量凭吊的诗词 。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任泉州知州时就曾创作《秦君亭》:
山中高隐欲逃名 ,
不谓名随隐处成 。
凿石一泓诗数首 ,
也曾攻破五言城 。

九日山西峰 , 画圈处为秦君亭 。

九日山上关于秦君亭的石刻 。
寻访秦君
暮秋前后 , 草木摇落 , 凝露为霜 , 气候最是宜人 。
九日山不高 , 素有东西北三峰 , 其形如钳 。 小山山林茂密 , 依城傍海 , 适合隐居 , 秦系便在该山西峰 , 后被称为高士峰 , 又称西台的巨岩下结庐筑室 , 寻得安生之地 。
在西峰的石佛岩东侧有一块怪石 , 上面有一大一小两个凹槽 , 看得出有明显的人工凿痕 , 相传是秦系找人凿的石盆、石砚 。 石盆为日常盥洗之具 , 那石砚自然就是磨墨用的 。 尽管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 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览 。
【参谋|逃名成钓客知音化双峰,他与好基友在此隐居了10多年】
九日山石佛亭后头一处石坑 , 是当年秦系洗笔的地方 。
沿着山路往前走 , 草木青葱、环境清幽 。 秦系隐居的结庐之地——“秦君亭”就在眼前 。 据史料记载 , 该亭几经兴废 ,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 秦系裔孙秦时中任南安知县时 , 重建此亭 , 并立石碑纪事于侧 。 而今我们看到的“秦君亭” , 是1990年南安旅港乡贤吕振万先生捐资重建的 。


九日山上的秦君亭 。
在亭子左侧 , 立有宋朝福建提刑观察使苏才翁到泉州登游九日山时 , 题刻的“高士峰” 。 《闽书》称 , 高士峰的峰顶原有一片绿茵地 , 青草气味芳香 , 游人闻香而眠 , 可以消除疲劳 , 民众将草地中的大石称为“醉石” 。 如今 , 相思树、龙眼树环绕秦君亭 , 山林幽幽 , 清风徐徐 , 鸟儿争鸣 , 虽已不知哪块方是“醉石” , 但站在此处让人心境平和 , 别有一番味道 。

高士峰(荣兄摄)
关于秦系的家庭身世 , 史书没有留下太多笔墨 。 安史之乱前 , 秦系住在若耶溪畔 , 早期才华横溢 , 豪情万丈 , 诗风清新秀丽 , 颇有影响 。 青年时期 , 秦系也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踌躇满志 , 到长安考取功名 , 虽然在科举考试中落榜 , 却也因此结识不少才子 。 而后 , 他漫游于苏州、富春江一带 , 与钱起、韦应物、刘长卿、顾况等人交游 。
当时南方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 尤其是泉州一带似乎并未发生过战乱 , 而且比较开化 。 这得益于南北朝时期对峙的政治局面 , 一些南迁的北方士族 , 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文化 , 还有道教和佛教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