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课文 作者是谁

1、《挑山工》原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 , 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 , 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 。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 。挑山工登一次山 , 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
【挑山工课文 作者是谁】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 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 ,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 , 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 。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 。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 。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我很惊异 , 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
谈话更随便些了 , 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 , 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 , 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 。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 。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像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 , 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
2、《挑山工》是冯骥才在1981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也是泰山题材的著名散文之一 。这篇散文曾获“全国优秀散文奖”,1983年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