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节气不断循环 , 而现在,处暑已经到来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 , 处暑代表什么?而喜欢养生的人们会问,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节气,给大家详细介绍处暑这个节气的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大家要认真阅读哦 。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 ,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 。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 , 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 , 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 。
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 。长江以南地区,俗语有“秋老虎”的说法,就是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 。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 。中午热,早晚凉 , 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 。“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 。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 。
处暑养生应注意
穿衣需注意
处暑节气中,部分地区明显有着气温降低的现象,于是,很多人都开始盲目地给自己身上增加衣服,保暖是好事 , 但过度地保暖,却未必是好事 。当然,对于身子骨较弱的人来说,天气转凉当然要增加衣服,防止生病 。而对于那些体质较强的人来说 , 最好还是不要急于增加衣服,这样对收敛阳气有着很好的作用 。
睡觉夜寝提示
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 , 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
室内提示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 。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
防病提示
立秋后,秋分前,在这个时间段里 , 天气喜怒无常,经常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中午就下起了磅礴大雨 。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因为气候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人们很容易生病,早晚温差起伏较大,希望人们在出门前都能带件外套,防止秋凉 。而生病的人们千万不要撑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
饮食提示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 。建议根据个人不同体质,选用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食品,以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
处暑生活需注意
处暑:每天多睡一小时、多食碱性食物可驱“秋乏”
23日,将迎来传统节气之一的处暑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处暑期间 , 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 。营养专家表示,保证充足睡眠和多食碱性食物可驱“秋乏” 。
处暑时节 , 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 。为什么人们还会感觉乏呢?
某医药大学营养主任说,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 , 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弱化 ,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较多的“老本” 。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 ,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 , 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 , 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
虽然说“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 , 也是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 ,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营养专家表示 ,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 , 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 。营养专家特别提醒说,处暑后在饮食调整上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
穿衣要“酌情增减”起居宜“早睡早起”
有很多人都认为处暑的到来,夏季就彻底结束,其实不然 , 在处暑节气中,也许还会出现高温现象 。固然天气会有所转凉,但在中午时候还是能达到三十多度的高温 。所以,大家在穿衣方面要注意好 , 不要盲目的增减衣服 , 要根据天气以及身体状况合理地增减衣服 。而在早晨,最好不要赖床,早点起床锻炼会对身体有着巨大的帮助 。
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 。因此 , 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但“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好 。
处暑时节,时值初秋,天气变化无常 , “一天有四季 , 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换” 。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特别是老年人 , 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 , 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 。养生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 一般而言 , 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点入睡 , 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
此外,在处暑时节,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 。
当心“秋燥”伤人
23日,处暑 。养生专家提醒说 , 此时节,公众要当心“秋燥”伤人,在增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 。
在处暑时节,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 , 鼻喉燥得冒火 , 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
某位养生专家介绍说,“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 , 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 。此外 , 处暑期间某些疾?。?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 。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
养生专家表示,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 。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 。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 。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其次,要加强晨练 。晨练应该从早晨刚醒来时开始 , 早晨醒来后最好先在床上练习叩齿、咽津等 , 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
四大调养加固健康防线
一、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 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
二、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 ,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 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
三、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 , 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 , 如明?高濂着《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 。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
四、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 。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 。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养生我们要注意哪些】总结:文章已经结束,大家都认真阅读了吗?处暑这个节气还是受不少人喜爱的,在这个节气中,大家最好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 要注意好饮食 , 多做一些养生运动,对身体很有帮助的哦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喜马拉雅的付费内容需要先充值喜点而不是直接购买
- 水果什么时间吃最健康
- i do什么意思
- 石榴树的修剪方法 需要注意什么地方呢
- 吕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高考理综是什么意思
- burberry香水什么档次
- 娻怎么读 娻的拼音是什么
- 南方黑芝麻糊什么时候有的 南方黑芝麻糊好不好
- 唐酒卿写的小说有哪些 书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