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掉下巴”怎么办?

【宝宝“掉下巴”怎么办?】下颌关脱位以耳前关节区疼痛,不适,下颌不能正常活动为特征 。
“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复位后限制下颌活动 。复位前,术者应让患者作好思想准备,精神不宜紧张 , 肌肉要放松,必要时 , 复位前可给镇静剂 。两拇指明确是双侧或是单侧脱位,以便复位时协调用力 。常用的手法复位有口内法、口外法、颌间复位法三种 。
(一)口内法:
患者端坐位(但头部紧靠墙壁),下颌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坟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 。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拇指以纱布伸入口内,尽可能身后放在下颌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 。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 , 力量逐渐增大 , 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状突移到关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向后推动,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 。有时在滑车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 。在即将复位闭颌时 , 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咬伤 。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 , 再复位另一侧 。
(二)口外法:病人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 。复位时,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两则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之前缘,即下关穴处,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方挤压 。此时患者感觉下颌酸麻,术者同时用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 , 以环指、小指托下颌体下缘,各指配合将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前上方 , 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 。此法优点是没有咬伤术者拇指的危险,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三)颌间复位法:
病人体位同上述 。如复位右侧 , 术者站在右后方,复位左侧时术者坐于病人左前方,左手掌及手指托持颏部,右手如握笔式,将一圆形软木棒(约5~10毫米为宜)放在最后上下磨牙间合面上 。复位时,左手稳重用力托于颏部,使之向上 , 当髁状突向下移动到一定程度时 , 左手掌间即会感到下颌车在移动而不稳定 。此时,右手乘势迅速转动软木棒向前方 , 同时托颏部向后使髁状突滑入关节窝 。随即抽出木棒,一侧复位后,再复位另一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