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理财产品越来越难买了

2014年,前同事离职后创业了,创建了一家互联网+的公司,然而今天笔者再次和他聊起创业路上的那些事儿,以及“互联网红利+刚需升级,机会在哪”的话题时,他却说他重新就业了 。
是的,这位同事创业失败了 。
然而在创业大军之中,在“资本寒冬”之下,一部分创业公司“死掉”了,还有一部分创业公司还在艰难地打着持久战 。
即便如此,互联网创业依旧狂热 。真正的创业英雄一直都在思考互联网真相,寻找泡沫下面的真金 。
那么,互联网创业,创的是什么?
比如腾讯,让你免费聊天,足不出户交朋友,不带钱也能买东西 。这是利用互联网创造便捷 。
比如滴滴,2块钱坐3公里,随叫随到芹隐大 。这是利用互联网高效利用闲散资源 。
比如电商,出现后商场就一直在降价 。这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 。
对于纯互联网产品而言,如资讯,社区,工具等,先免费给用户使用嫌竖,然后利用广告或增值服务变现;对于互联网+的产品,先采用补贴的方式,培养用户习惯,然后逐步提高收费价格或增加其他服务拉升用户贡献值来实现盈利 。
但不管哪一种产品,互联网创业的基础,建立在拥有海量用户的前提 。只有拥有了海量的用户,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降低边际成本 。
所以今天我们看,只要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海量的用户,就得不到资本的青睐,也不可能走到最后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创业的红利,就是流量的红利 。
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获取用户非常容易,成本很低 。
早期的流量红利,取决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和市场竞争的不激烈 。
在早期,由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流量正处于红利 。就像当公众号刚出现时,不管你的内容好不好,用户都会关注你 。
这个时间段,谁快速的砸钱抢流量,谁就赢了 。
当越来越多的APP涌入,传统品牌加速触网,媒体方不断涨价,CPC开始达到历史高峰 。
【为什么互联网理财产品越来越难买了】一个数据可以表明,互联网流量的转化率(点击到付费)携信从早期的千分之三,下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 。也就是说,一千个点击,才有可能带来一个用户 。按平均点击成本0.5元,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为500元 。线上的成本如此之高,一大批新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重视品牌和市场,而不是单纯购买流量 。
总的来说,流量红利消失后,互联网创业者正陷入CAC高于ARPU值的尴尬境地 。只能在资本的补贴中,忍痛前行 。但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是海量用户,缺少了海量用户,就无法降低边际成本,也无法实现盈利,只能面临倒闭 。
对于互联网创业倒闭加速的解释很多,比如一群不合格的创业者,在机会不多的红海里厮杀,死掉一多半理所当然 。
从机会来说,纯互联网的坑都满了,即便有,屌丝也进不去,或者进去了也可能沦为炮灰,如直播 。纯互联网的坑基本属于BAT,人家流量多呀,比如腾讯,视频做得晚,但腾讯视频前列;天天快报也晚,也成了第二,正在赶超第一;还有应用宝更晚,也是前几名 。
那只剩下互联网+了 。
比如互联网家装,很多互联网家装创业公司居然在做流量的事情,而且APP只是做流量匹配的事情,对家装的脏活累活,都交给第三方来做 。这样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只圈用户,不提供服务,就成了流量贩子,而流量贩子就会面临上述的问题,CAC过高 。
所以对于互联网+的项目,一定不能太轻,尽量重,脏活苦活累活都要做,只有深入到产业链,解决用户痛点,才能重塑用户信任和口碑,并降低用户获取成本,以及提高ARPU值 。
除了互联网+,还可以赚一些小钱 。比如做一个互联网社群,像大熊老师的社群就做得很不错 。比如做网红经纪人,孵化网红,然后变现 。虽然这些模式不能成长为十亿市值的公司,但成功概率就高很多 。
在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的2017,海量用户也许不是你的菜,活着才是关键 。
笔者认为,很多创业者在根本的生意逻辑这一点上没有想清楚 。尽管市场、技术变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质不会变 。最终,羊毛还是会出在羊的身上 。
想赚钱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不守规矩;第二,守规矩 。
规矩是什么?是巨头的意志,是现有的利益格局 。不守规矩,是告诉你,不要被巨头的意志束缚,零售巨头说网商没有未来你就信了吗?他这么说,你偏要试试吗?巨头唱衰的,很可能是他最怕的 。守规矩守的是什么,是利益格局 。生意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依附其中的利益体系,看似不合理的存在,往往是利益使然 。所以,不要想绕开它,大家都有饭吃,你才能吃得饱 。
本文为决胜网原创文章,作者:乔小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决胜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