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不改是谓所矣的意思,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所矣的意思

过而不改是谓所矣的意思,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过而不改是谓所矣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
出自《论语》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属于八字成语,常用于劝告他人改正过错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出处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
《论语·卫灵公》节选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告诉我们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 。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摘录: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有教无类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辞达而已矣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原文】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翻译】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 。”
【解读】
知错就改不为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实,圣贤不过是高明一些的人,也会犯错误 。像孔子这样的圣人,还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可见他也是犯过错误的 。圣人尚且如此,普通大众史是在所难免 。所以,不犯错误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冉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
孔子很重视改过,并多次谈及这一问题 。在《学而》0中,孔子说:“过,则勿惮改 。”在《雍也》篇中,孔子这样评价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其中的“不贰过"就是改过的问题 。汇总这些言论,就会发现,孔子特别强调“知错就改” 。也就是说,犯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 。这个态度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还是在错误里沉沦的问题 。犯了错,虚心改正,不冉犯同样的错误,以前犯过的错就不是错,甚至还会变成人生道路上的经验 。但是,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没有改过之意,死不改悔,就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滑向失败的深渊 。
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 。晋灵公生性残暴,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就要杀人 。有一天,饭菜中有一道熊掌没做熟,他就发了火,把做这道菜的厨师给杀了 。晋灵公的大亚赵盾和士季都非常正直 。他们看到厨师的尸体非常震惊,在了解情况后,决定进宫劝谏晋灵公 。士季打头阵 。晋灵公明白士季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来的,就故意躲着不见他 。但士季并未放弃,而是步步紧逼 。实在没办法了,晋灵公只好轻描谈写地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 。"士季听他这样说,信以为真,说:'认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晋灵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打算改正,依然非常残暴 。于是,赵盾便屡屡劝谏 。说的次数多了,晋灵公不耐烦了,居然生了杀赵盾的心 。被晋灵公派去行刺的罢,把晋灵公的诡计告诉了赵盾,而后自杀了 。但晋灵公依然不知悔改,又请赵盾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 。但他的阴谋冉次破产了,赵盾被卫士救了出来 。后来,晋灵公被赵盾的丿L子赵穿杀掉了 。这就是他过而不改,落了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
与晋灵公相反,楚庄王知错能改,取得了霸王的地位 。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手下的大们纷纷劝谏,楚庄王不仅不听,还下了一道禁令,谁要是冉敢劝谏,就是死罪 。大臣中有个叫伍举的,给楚庄王讲了个五彩鸟的故事,借以激发楚庄王 。楚庄王明白伍举的意思,表示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大家以为楚庄王要振作起来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并未见他有什么举动 。于是,大臣苏从冒着被杀的危险又去劝说 。楚庄王听从了苏从的建议,大力改革,撤换逢迎拍马的小人,提拔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制造武器,充实军备 。几年之后,楚庄王就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
这两个故事,从正反两个角度揭示了“过而能改''的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之后,正确的态度是承认错误,寻找原因,加以改正,以求以后不冉犯这样的错误 。
【过而不改是谓所矣的意思,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