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杜牧写的《江南春》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绝句》是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是诗人寓寄在具体的繁花丽景意象之中的兴亡之叹 。

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杜牧写的《江南春》

文章插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关于此诗的思想内涵,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卷二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帝王所都而四百八十寺,当时己为多,诗人侈其楼阁台殿焉‘”
由此,有人提出“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以按佛著名,而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恶性发展,加之杜牧有反佛思想,囚此此诗表面写景,实乃是讽刺唐代统治者过分崇信佛教 。但也有人认为此诗纯粹写景,别无深意,因为题中已明白点出了“春”字,诗中三要意象也是江南能见之实景,故认为诗人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江南大地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他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神往 。
清人何文焕说“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 。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诗家善立题者也“‘《历代诗话考索》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则进一步析说“前二句言江南之景,绝妙感崇图画也 。后言南朝寺院,多在山水胜处,有四百八十寺之多,况空濛烟雨之时,错画楼台,益增佳景 。”新近的一些文章和儿部有影响的文学史著作在提到此诗时,大都亦作如是解释 。
然而,假如我们仔细涵咏此诗,就会发现,上述理解似乎总显隔着一层,诗人似乎在描写春天江南的繁花丽景之后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种别样的滋味就是诗人寓寄在具体的繁花丽景意象之中的兴亡之叹 。它和杜牧的许多写景,咏史诗一脉相传 。
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杜牧写的《江南春》

文章插图
从表面来看,此诗确实描写春天江南的一片优美,尤其是前二句,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江南之春色春景 。
诗歌一开头就用广镜头摄取了江南春色的总形象,第二句用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飘舞的酒旗等意象来具体点染这幅广袤千里的画面 。但仔细比较这两句诗,又可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是姹紫嫣红式的繁丽、红花绿树中鸣啼着不愁的春鸟,全句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而第二句则充满着一种山野农村的质朴野趣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红绿花树、喧鸟啼莺苦争春的花鸟画,那么第二句则是 。幅水村山郭、杏帘遥望的呀意图 。这样,诗的首二二句实则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从色彩上讲,浓抹重彩,一质朴素淡;从意境上讲,一依艳,一淡远 。
中国诗歌历来注重起承转合的章法变化,追求言尽意远的美学效果,律诗和绝句尤其如此因此,这种起承之间强烈的对比就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心会焦点引到了第二句上,第一句则成了第二句的底色和陪衬,所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景致必于一片繁华富丽之后忽见一杏帘在望的质朴素淡 。当然,杜牧这里并非要引起归农之意,但正像贾政一干人一样,强烈的意境,色彩的对比自会引人到另一种境界吧 。
然而还不仅此,诗歌还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 。寺人于诗的后半部分在第一二几句的全景图中,又特指出星星点点的旧寺,并一改前而天晴日丽的描写,而把这些寺庙都安置在空濛迷离的烟雨之中 。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南朝寺庙之多 。
据史籍记载,南朝帝十分崇仰佛教他们广建佛寺,多畜僧尼,甚至亲身事佛出家,仅梁武帝一朝“都一佛寺,无百余所 。”《南史·循吏传·郭祖深传》》因此,“四百八十”这一数字一方面是为了协律,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目的是强调数量之多,这是唐代诗人惯用的方法 。
杜牧也很喜用、善用数字来表情达意 。如“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题宣州开元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 。”《新定途中》“灞上汉南千万树,儿人游宦别离中 。”《柳长句》尤其是,杜牧诗中的数字又往往是对比出现的,且大都是以多衬少、以多叹少,寓有较浓的深意 。
关于诗的最后一句,前人也有不同体会 。有人因全诗既写晴又写雨而讥牧之不得诗法,而现代有人又强为解说,认为首句既写千里,则千里范围内,自然阴晴各处不同,所以诗人会作如是写 。其实,尽管理解不同,但他们却都抓住了此句诗的一个关键,即“烟雨”一词,也即诗人特意拈出的“这一个”典型环境 。不管是诗人误会,还是写实,我们都可肯定,“烟雨”给读者留下的总体的美感印象则是一种扑朔、朦胧和迷离 。
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杜牧写的《江南春》

文章插图
中国诗是强调意境的浑融的,唐诗尤其如此 。而这种迷离之境和前面首二句诗的意境之间则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那么,根据艺术心理学的原理,很显然的是,明媚晴朗之境中的种种景物是可见可感的 。而朦胧迷离之境中的种种景物是不可见的,但却是可感的 。因此,‘烟雨”明显是诗人有意设置的特定情景,它旨在演染燃托这种可感而不可见物的迷离境界 。这样就引出了此句诗中的第二个关键词“多少” 。既然迷离之境中的景物不可见,那“多少”在这里就明显是一个偏义复词,它所强调的是“少”,而不是“多” 。由此,后两句诗则又构成一层多与少的强烈对比,我们也就很自然地能体会到诗人要说的意思是南朝时也即历史上的众多佛寺,现在已经看不到多少了 。如果这种理解不差的话,那么,四百八十之多的南朝寺庙也就成了一个代名词一一它所涵盖的意思其实就是整个流逝了的历史以及这种永恒的时间之内一切不永恒的东西子此,诗人惊诧莫名,感慨唏嘘 。这其实是一种迁逝之慨,兴亡之叹,其深层意义也就不是反佛或写景所能揭示的了 。
联系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加之对诗歌内在结构的分析,我们就有理由认为,杜牧的这首《江南春绝句》是·首借写景而抒兴亡之叹的好诗,它和杜牧的许多诗歌一样,充满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忧患意识 。也许,正是因此,它才不时激起后人的共鸣和赏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
杜牧的诗风与唐代其他人的诗风差别较大,他自己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读他的诗像喝绿茶一样,闻起来清香,喝着有点涩,但回甘悠长 。以此诗为例,无奇语,无警句,却又面面俱到,颜色,气侯,动植物,自然与人文景观,空间与时间,动态与静态在短短二十八字里都包括了 。确实是高,是绝!结合其所处时代,其实他对四百八十寺的命运产生了忧虑,但又不明说,只是让它们与楼台一起溶在烟雨中了,而烟雨明是自然的烟雨,其实又是历史的烟雨,那种淡淡的涩味只能凭读者自己体会了 。有了这涩味,自然有回甘,那就是对这种诗意表达的敬佩!
【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杜牧写的《江南春》】这里没有讽刺,只有诗意的表达 。这首诗的风格与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出一辙,断魂的涩味都被写得如此有诗意,以致于人们都不去想为何断魂了 。这也许就是诗的最高境界吧:你见到美还能回味美 。致于"商女不知忘国恨"和"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艺术感染力就稍微差了一点 。当然后两诗的思想性和批判性更强一些 。一家之言,见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