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如何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

1、父母必须像园丁一样,给孩子剪枝,帮助他们成长
我们常用“园丁”的比喻,来形容父母教导的角色,这是非常恰当的 。从脑神经科学解释,负责处理贮藏和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它有很多“突触”,负责与外界交流信息 。孩子在2~3岁时,神经元的突触,会超过他们成年时的数量 。只有当孩子经历后,使用过的“突触”会保留下来,而没有使用的,就被“修剪”了 。因此,父母对孩子教导的过程,也是帮助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 。给孩子读书、拥抱孩子以及带孩子一起玩,都是非常必要的刺激,帮助孩子大脑发育 。

学龄前儿童,如何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

文章插图
2、父母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大脑发育的状况 。在人的额头部分,即大脑的“额叶”,负责抑制感情冲动,克制冒险决策和行动 。孩子在2岁时,大脑“额叶”发育不成熟,他们常常冲动,也就是说,他们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好像“脱缰野马”一样 。大约3~4岁时,大脑“额叶”进一步发展,但要到20岁左右才发育成熟 。在孩子成熟前,父母不得不“借给”孩子一个大脑,帮助他们决策,给他们设置安全界线,不断地提醒,制定并监督计划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教养孩子是长期工作,不是一次教导完毕,孩子就理所当然地明白了 。孩子需要大人不断地提醒、督责 。
3、放任孩子的结果
如果父母很少给孩子设定界限,制定规则,或告知行为结果 。虽然父母给予较高的感情支持,但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处理不好与同伴的关系 。由于他们不清楚权柄的界限,日后在社会上,也常常面临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 。
另一个极端就是溺爱孩子 。父母会满足孩子每一个无理取闹的要求 。父母感觉顺着孩子的意愿比违背孩子的意愿更轻松 。调查显示,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是有害的 。比如,男孩子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他们更倾向于“享乐文化”,易陷入“帮派”中,或染上毒品,成为“瘾君子” 。
4、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父母对孩子有明确的目标,设立清楚的界限,并期待孩子有合理、成熟的表现 。同时,父母给予孩子很多温暖,倾听孩子并给予及时的支持 。父母常告诫孩子遵守规定的结果,并给他们自由去做选择 。父母惩罚孩子比较少,更多是给予支持和指导 。
在上述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通常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和稳定的情感发展 。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拉帮结伙”对他们的诱惑不大 。甚至对于罪恶的引诱,他们常有力量去拒绝,而不是为了证明在同伴眼中的价值而去妥协 。
最后,祝福天下父母!
【学龄前儿童,如何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如何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