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 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
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
文章插图
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 。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
年8
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 。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 。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秦置历阳县,属九江郡 。汉属淮南国 。王莽时期,一度改为明义县 。东汉属扬州,治所历阳 。三国属吴 。晋太康六年(285),属扬州淮南郡 。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之乌江、历阳、阜陵、龙亢四县,置历阳郡 。宋(南北朝)永初三年(422),历阳郡属南豫州,辖历阳、乌江、龙亢三县 。文帝元嘉七年(430),罢南豫州并豫州,历阳郡属豫州 。元嘉八年(431),历阳郡辖历阳、乌江、龙亢、雍邱、赞阝县五县 。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分淮南北,复置二豫州,历阳郡属南豫州 。大明五年(461),乌江县与怀德县合并,立临江郡 。历阳郡辖历阳、龙亢、雍邱、县四县 。永光元年(465),撤临江郡,乌江县仍属历阳郡 。元徽元年(473),
县划归新昌郡 。永明二年(484),雍邱县划归陈留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乌江三县 。北齐天保六年(555),齐、梁在历阳协和,改历阳为和州 。隋大业三年(607),复置历阳郡,下辖历阳、乌江二县 。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和州 。武德六年(623),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贞观元年(627)和州属淮南道,辖历阳、乌江二县 。武后长安四年(704),和州辖历阳、乌江、武寿(今含山)三县 。天宝元年(742),和州复改为历阳郡,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乾元元年(758),历阳郡仍改为和州,属淮南节度使 。宋代和州为上州,置和州【马鞍山的沿革 马鞍山历史沿革】防御使,统于淮南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和州镇守万户府,属淮西总管府 。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和州安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和州安抚司升为和州路,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至元二十八年(1291)和州路复降为和州,属庐州路 。明洪武七年(1374),属凤阳府,不久直属南京 。洪武十三年(1380),设直隶和州,属京师,下辖含山县 。清顺治二年(1645)和州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乾隆八年(1753),属安徽巡抚部院,安庐滁和道 。1911
年11 月12 日,和州光复,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 。民国21 年(1932),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督察区 。民国29 年(1940)4
月,日军侵占和城,汪伪成立和县公署 。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善厚集 。民国31年(1942),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功剩桥南陈村,成立和含行政办事处,后成立和县县政府 。1948
年7 月,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同年11 月,和、含划开 。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县政府 。1949 年4 月23 日,和县全境解放,同年10
月,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 。12 月,划归南京市管辖 。1950年春,仍属巢湖地区 。1952
年,属芜湖地区 。1958年12月,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 。1959年4月,仍归属芜湖地区,同年5月,和含县划开 。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 。2011年8月22日,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
辖县含山县秦时为历阳县地,属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历阳属淮南国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淮南国除,历阳仍属九江郡 。武帝置十三州时,改九江郡为扬州,历阳属扬州 。后汉因之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九江郡为延平郡,改历阳县为明义县 。三国时,历阳属吴 。西晋时期,历阳先属扬州淮南郡,永兴元年(公元304),属新设历阳郡 。东晋大兴二年(319),分历阳县境西部侨置龙亢县,县治在今县南40
里,相传即今杨府城村,属扬州历阳郡 。南北朝时期,宋永初二年(421),龙亢属南豫州历阳郡,元嘉七年(430),属豫州历阳郡 。大明三年(459),属南豫州历阳郡 。齐建元二年(480),属豫州历阳郡 。永明二年(484),属南豫州历阳郡 。梁太清二年(548),侯景破历阳,江北之地尽属东魏 。
北齐天保六年(555),齐、梁通和,遂改历阳为和州,龙亢归和州 。陈宣帝末,北周尽取江北之地,将龙亢县地并入历阳县,至此龙亢县废 。隋开皇十三年(593),历阳县属和州 。大业三年(607),历阳县属历阳郡 。唐武德六年(623),分历阳县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设含山县,县以境内的含山命名 。含山,又名横山 。《清一统志》说:“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 。”《太平寰宇记》又说;“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含山县 。”武德八年(625),含山县废,并入历阳县 。长安四年(704),在原含山县境置武寿县,属淮南道和州 。神龙元年(705),复名含山县,领属关系未变 。自此含山县名沿用至今 。唐天宝元年(742),和州改为历阳郡,含山属淮南道历阳郡 。乾元元年(758),历阳郡再改为和州,含山属淮
推荐阅读
- 廖姓女宝宝起名大全2021牛年 廖姓怎么名好听的名字
- 戴风演的电视剧 了解一下电视剧讲述的故事
- 榢字的意思 榢是什么意思
- 芸汐传演员表 这部剧的剧情是什么
- 相委而去的而是什么意思 相委而去的而意思简述
- 文科研究生专业
- 反对说谎的名言警句两句以上
- 钉钉退出登录后还能被定位吗 是一个什么的软件
- 中国农业银行怎么语音转账 只需要简单的7个步骤
- 柳林风声好词好句 分别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