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邻盗斧的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什么心理

【疑邻盗斧的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什么心理】(原创)
“邻人疑斧”这则寓言,我们大都熟悉,字面好懂,表面看寓意也不深奥,读完这则故事我们会“心有戚戚然”,仿佛心有同感,哂然一笑 。但是当我们稍微静下心来往深处想想,就会感到这则寓言的警醒意义远不止此 。

疑邻盗斧的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什么心理

文章插图


邻人疑斧,也有称为疑邻盗斧的 。其实,这既是寓言也是成语 。
故事出自战国时期的《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也 。”
语言并不难懂,大概是说:有个丢斧子的人,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去了 。他看邻居之子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
不久,他在翻动他的谷堆时找到了斧子 。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
这看起来像是个笑话,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只是大多数人不会像故事中丢斧子的人那样偏执、夸张 。
这则寓言的启发意义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有了主观成见就不能正确分析认识客观事物,而且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人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时,不免会疑神疑鬼 。
这是给我们带来的一般性警醒,但是如果我们往深里想想,就可能会感到这则故事有些令人后怕 。
疑邻盗斧的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什么心理

文章插图
其一,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不论古今 。
其二,大多数人不会像故事中丢斧子的人那样发展成“疑心病”,但少部分人可能一时难以有意识地及时摆脱出来 。
其三,更有甚者,可能有极少部分人会在主观上偏执地走下去,最后发展成“偏执狂” 。
试想,如果那个丢斧子的人没有能有幸找到那把斧子,结果会怎么样呢?大概率只能是一直怀疑下去,如果再在他们之间发生什么别的矛盾,或者他当初丢的不是斧子而是非常值钱的东西,可能就会酿成更大的问题,甚至灾难 。因为他已经不能客观理智地去分析去寻找真相了 。偏执的人易做出偏执的事来 。古往今来,社会上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
疑邻盗斧的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什么心理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再探求一下心理问题,更会发现这种错误的心理指向,会让有的人久久不能释怀,慢慢成为心理疾患——“疑心病” 。
现实中,当人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时,往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就大都是与此有关的事情 。这种心理指向如果是正确的,也可能会成就某些事情;但如果指向错误,又不能及时醒悟和得到纠正,就会成为人们常说的“偏执狂” 。就像“邻人疑斧”中丢斧子的那个人那样 。
“邻人疑斧”寓言中,令人欣慰的是丢斧子的人幸运地找到了斧子,从而疑心大释;但是,如果他哪一天又找不到锄头或者锹镐了,那又会怎么样呢?他会不会真能以前为戒,学会客观分析,再不会疑神疑鬼呢?
其实,这样问的意义,不在于拷问古人,而在于警示我们现代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