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轶事之李白跳月 李白轶事三

李白轶事
【唐朝诗人轶事之李白跳月 李白轶事三】(五)
贺知章是唐玄宗特看重的大臣,官做到八十六岁,可玄宗仍不许他致仕 。后在贺知章强烈的请求下,玄宗才允许这个八十六岁的老人退休 。贺知章临行前,玄宗偕百官相送,并作《送贺知章归四明》诗赠贺知章:“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诗中的四明,即贺知章的老家宁波四明 。遗荣即隐退之意 。所谓“抽簪”即指辞官 。李白和贺知章的友谊是极其牢固的 。李白在诗坛上是贺知章的晚辈,而贺知章又是朝廷中的重臣 。因为诗文使两人结识,并成了忘年之交 。李白听到贺知章致仕返乡,急忙赶来送行,一直送至阴盘驿 。在阴盘驿,李白写下《送贺宾客归越》送给贺知章:“镜湖流水荡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 《黄庭》换白鹅 。”诗中之“狂客”,即指贺知章 。贺知章自号曰:“四明狂客 。”诗中之后两句典故是山阴道士养鹅一群,王羲之特喜欢,道士要王羲之为他写《黄庭经》来换取白鹅 。此二句是李白比喻贺知章的字写得好,有如字圣王羲之 。而贺知章的字的确是闻名当下,特别是草书,和当时的草圣张旭齐名 。他们二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俩的草书,当时的人们都竞相收藏 。宋代施宿之《会稽志》记载:“贺知章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见人家厅馆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篆鸟飞,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张芝、索靖都是东汉与西晋时的著名草书书法家,被称之为“草圣” 。可见贺知章与张旭草书之优秀 。李白与贺知章这对忘年交的友谊是十分牢固的 。在贺知章逝世三年后,李白又为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其序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殁得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诗之一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化泪沾巾 。”其二云:“狂落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敇赐镜湖水,为君治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
李白是杜甫的仰慕者,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李白与杜甫相识时,李白已是诗名远播的大诗人,此时的杜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这年是公元744年,李白在这年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活,离开他生活三年的长安 。李白决意游历各地,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这年他来到洛阳,正碰上了科考落榜的杜甫 。杜甫向李白呈上了他的诗作,受到了李白的赞扬 。因为诗,这两位大诗人结缘在一起 。两人一起,游历了齐鲁的名地及名山大川,两人同吃同住,同床而眠 。后来的杜甫,回忆二人亲密无间的情景时,在他的《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之诗中有诗句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卧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这其中的所谓“东蒙客”,即指春秋时的老莱子为避乱隐居蒙山之东 。在这儿杜甫把自己喻为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隐士”,而李白早已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竟然把自己当为兄弟,醉了共被而眠,外去携手而行 。李白也曾写《沙丘城下寄杜甫》给杜甫云:“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二人分别后,时常写诗怀念对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