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起初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时期“秋夕祭月”的祭拜活动演变过来 。一直以来,中秋节都是以月之圆满寄寓人之团圆,“中秋明月”也成为人们寄托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以及祈盼幸福团圆的精神纽带 。无论是唐代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还是宋代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黄庭坚的“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都可以看到古代诗词中所寄寓的中秋思乡思亲之情 。
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交通的日趋便利和网络的互联互通,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交流也更加便捷和通畅,古人“相望相思明月天”“清风明月遥相思”的思而不见之情,也在现代社会逐渐淡化 。中秋节,在现代社会除了寄寓“团圆之情”,也被更多地赋予了一些新的时代文化和精神意涵 。
期盼丰收的中秋
古代中国,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说法较多,其中就有中秋节源自“帝王祭祀”的说法,认为帝王是被天界神化之后掌管人间秩序和沟通天地者,负责人间风调雨顺和众生安宁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是“庆祝丰收”之节,因中秋时节秋粮作物次第收获,农民因此庆祝五谷丰登,表达喜悦之情 。可见,中秋节在古代中国就与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景有关 。如今,每到中秋,大江南北谷物成熟,沃野千里瓜果飘香,已然成为祖国各地喜迎农业丰收的美好时节 。2018年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也就是在每年中秋节之后,临近农历“秋分”的时候,而在我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丰收节”则正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
留驻乡愁的中秋
乡愁是人们对传统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情感眷恋,也是人们在面对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化过程中,对理性化、标准化生活方式以及快速多变的生活节奏的情感反拨 。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进程,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一种因快节奏和流动性生活方式造成的挤压感,开始更多地回忆和眷恋以往慢节奏、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质朴生活方式 。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中除了中秋节之外,端午节、重阳节、春节都寄托着人们的团圆之思 。在我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乡思亲之情自古有之,代代相传,相信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农历中秋佳节在中华民族、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永远都是留驻浓浓乡愁的传统文化节日 。
映照梦想的中秋
“嫦娥奔月”是上古神话中的美丽传说,表达出人们对幸福团圆的美好向往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嫦娥奔月”的传说反映了早期先民对宇宙星辰和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崇拜,以及探索神秘月球的憧憬和愿望 。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这一理想早已变为现实,并成为现代人实实在在、可感可知的科技实力 。自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嫦娥工程”月球探测,从“无人月球探测”到“载人登月”,再到“建立月球基地”,中国“飞天登月”的伟大梦想和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推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展示出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为人类探索和利用太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嫦娥工程”的美好现实,中秋的明月映照了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实现之路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时光流转永不变易 。但是,古往今来,中秋佳节在世界各地中华儿女心目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文化情结 。今天,人们在重温中秋佳节传统文化习俗和生活风情的同时,更寄寓着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以及民族伟大复兴的深深祝福与美好憧憬 。
【中秋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共度中秋佳节,传承传统文化】(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
推荐阅读
- 成吉思汗评价岳飞如何 岳飞在成吉思汗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 榨梨汁用冷水还是温水
- 把乌龟放在阴暗的地方可以吗
- 加入亚投行的意义是什么
- 云配偶是什么意思
- 伪装者桂姨第几集死的
- 汽锅鸡是哪个省的名菜
- 僒怎么读 僒的拼音是什么
- 背水一战是哪次战役
- 丨脸上出酒渣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