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五千多张人脸照片 网上10元被售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 , 人脸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个人信息 。它既可以用于刷脸支付 , 也可以用作安防准入等场景 , 但无论哪种场景 , 人脸都是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财产甚至人身安全的关键信息 。不过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就是这样对于每个人如此关键的数据信息 , 却在网上被公开兜售 , 而且价格低廉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在互联网平台“转转”上以关键词“人脸数据集”搜索相关信息 , 迅速弹出了一件名为“人脸相关算法训练数据集”的商品 , 标价10元 。采访人员打开商品介绍后看到 , 这个数据集包含五千多张人脸照片 。很多还是一个人不同表情的脸部照片 。
照片没有经过所有者授权 被非法交易
采访人员通过平台的聊天功能和销售者取得了联系 。当采访人员询问销售者是否经过照片所有者的授权时 , 销售者表示 , “经过授权的肯定不是这个价了” 。就这样 , 没有经过照片所有人授权的人脸照片在互联网平台被公开兜售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杨东:非法交易的话对我们个人的隐私数据的侵犯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 , 它会跟其它的一些个人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以后 , 非常精准地能够对人画像 , 从而从事非法的各种交易 。
一份照片要价五毛至四毛不等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在百度一个名为“快眼”的贴吧 , 也发现有销售者在兜售人脸数据 。采访人员联系到这位qq网名为“泯灭”的销售者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不带身份证的大头照五毛钱一张 , 高清;还有一种是姓名、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和手机号都有的 , 号称“四要素” , 四块钱一份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申请信用贷款 , 甚至注册公司 , 给泄露信息的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
多款APP无协议采集人脸数据信息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一款名为“人脸打分”的App , 需要用户上传照片后 , 方能对用户的外表进行评价 。但采访人员发现 , 这款App却没有任何协议来确保用户上传的人脸照片不被滥用 。而这款名为“证件照随拍”的App同样如此 。就这样 , 在没有任何使用协议的情况下 , 多款此种类型的App在随意采集用户的人脸数据信息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一个App用户在使用的时候 , 按照我们国家关于App的这种规定必须得有网民协议 , 这个网民协议包括搜集个人信息范围、内容、使用的方式 , 以及删除的方式都必须做出具体的规定 , 这个显然是没有的 。而且最重要一点 , 用户没有办法控制使用用途 。
部分App过度索取人脸数据信息权利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还发现 , 有的App对于用户的人脸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过度索取权利的问题 。这款名为“颜值排行”的App在使用条款里就明确要求:“用户在任何时间段在App发表的任何内容 , 包括自拍的著作财产权 , 用户许可App开发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地、长期性地、不可撤销地、可分许可地和非首批地使用的权利 。”使用的权利也包括多个方面 , 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等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就不管你把你这个图像、头像人脸识别的内容 , 用作什么内容你都不得干预 , 就相当于免费给它使用一样 , 而且不得撤回 。所以这个是一个违反法律的规定 , 不管是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按照网络安全法甚至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 都已经严重违法了 。
危害个人信息安全 多家企业被约谈
在App中加入过度索取人脸数据信息权利的条款 , 本身已经触犯了法律 。除此之外 , 还有另一个问题 , 就是这些采集人脸数据信息的App是否能够保证他们采集的人脸数据不被泄露呢?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以今年8月一款火爆网络的软件“ZAO”为例 , 这款App就因为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比如人脸照片上传后不能撤销、默认授权“ZAO”及其关联公司有永久使用权等问题——被工信部约谈 。而除了这家公司 , 工信部还曾以“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况”约谈其它多家互联网企业 。
人脸识别第一案:谁有权收集人脸信息
其实 , 随着人脸信息应用越来越多 , 人们对于它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渐提升 。在浙江杭州 ,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就由于不愿使用人脸识别 , 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 。这起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人脸识别使用”领域“第一案” , 案件的焦点就集中在:究竟谁有权收集我们的人脸信息 。
入园需“刷脸” 消费者退费未果诉园方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 , 持年票进入者需通过“刷脸”认证 , 方可入园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今年4月在这里录入指纹 , 办理年卡 。但到了10月17日 , 郭兵收到动物园短信通知 , 年卡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 , 原指纹识别取消 , 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在10月17日之后将无法入园 , 需尽快携年卡到动物园办理升级业务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 郭兵:除了征得消费者的同意之外 , 我认为还应当告知消费者使用的目的和风险 , 让消费者真正的知情 。
动物园解释说 , 入园方式的变更主要为了方便消费者快速入园 , 人脸识别效率更高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品牌管理经理 袁晓琴:我们使用人脸的时候 , 可能两三秒就已经进去了 。但是使用指纹的话 , 可能有时候它识别不是很灵敏 , 手指很干燥 , 或者手指受伤 , 那肯定是识别不进去的 。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出现 。
但郭兵认为 , 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 , 一旦泄露 , 容易被滥用 , 危害到了人身和财产安全 。他向动物园提出退还年卡的费用 , 但双方协商未果 。2019年10月28日 , 郭兵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目前 , 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已决定正式受理此案 。
人脸信息 怎样保护好又使用好?
在当下的信息社会背景下 , 怎样既促进人脸识别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 又确保消费者的人脸信息等个人信息不被非法采集使用甚至交易?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多位专家表示 , 每一个消费者都亟需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 这是确保自身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步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杨东:我们每一个用户和消费者都应该提高我们保护个人隐私 , 个人数据信息的自觉意识和安全维护意识 , 我们接受任何服务的时候都要也认识到一个必要的原则 , 不能无限制的被商家对方采集我们的数据和信息 。
专家们看来 , 互联网企业也要加强自律 , 建立起个人信息合规合法使用的行业标准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段伟文:企业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 , 要从企业责任出发 , 主动地通过行业的协会 , 或者是企业自身产品生产过程中 , 他们要制订相应的伦理的一些规约 , 或者是运用这些产品的准则或者是标准 。
在法学专家看来 , 则要把人脸信息使用的种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监管范围内 , 尤其是要把处理人脸信息等个人信息的算法纳入到法律的监管范围 。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

文章插图
【5000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算法控制着这些数据 , 控制着个人信息如何使用 , 控制这些流动 , 控制它的这种商业范围都是算法在控制 。所以我觉得下一步监管要把立法执法和算法结合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