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纪录片拍摄水平和叙事水平都比较高 。国内的纪录片的情景再现很不差,在相同摄影器材设备的条件下,漂亮画面并不是只有BBC的摄影才能拍得出来 。但中国优秀的摄影有很多,舌尖,茶,案藏玄机这些专题片的摄影都不俗,不都是中国人自己拍的么?在摄影上我并不觉得跟BBC差上很多 。但是为什么BBC纪录片的水平比我们高出的不止是一个档次呢?
第一 故事性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bbc纪录片英文原版】叙事的基础是故事本身 。纪录片是让观众观看产生感想,而不是把拍摄的思想强加给观众!
对于国内纪录片来说,由于多年的教育体系灌输,我们的第一思维是中心思想,而不是个体 。在国外的电影中,经常看到父母在床头给小孩子读故事,因为故事是儿时教育最基本的载体,但我们小时候这方面熏陶相对薄弱,以至于中国人总体上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纪录片人,销售、老师、设计师等各行各业基本如此 。
第二 叙事手法
好莱坞的电影一样,开场怎么设置,每个段落不超过多长,每个采访多少秒以内,宏观和个体如何处理,什么长度是观众忍受的极限,bbc会请专门的机构做观众的心理分析,数据分析,精确到哪个情节,多少分多少秒观众开始流失了,所以,bbc的叙事,都是按照观众的心理感受,有科学依据而制定出的标准!
不过近两年改观了很多,大家开始学习bbc,最典型的就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 。这部纪录片叙事,每一个主人公篇幅长度,怎么开篇,怎么设置悬念,如何结构,一集多少人,多少个故事......都是按照bbc的标准制作 。
文章插图
BBC拍摄水平高低,也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而细致的标准,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艺术的基础,也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 。
第三 艺术性
拍摄水平的差异有很多原因,比如设备、经验、标准、流程、金钱等等,国内纪录片拍摄往往讲究好看,却忘记了最重要的画面叙事,就像一双空洞无神的大眼睛 。
如果说上面这些这都可以在短期内模仿追赶,那么下面这一点,是bbc甩开我们几万光年的核心——艺术基础,对于国内纪录片拍摄者,无论导演还是摄像,这是决定他们的天花板——再精致漂亮的画面,也只具有匠气,却无法打动心灵 。有兴趣可以看看《艺术中的精神》 。
近几年,央视9套频繁地与国外机构合作,学习外面的经验,然后通过与国内电视台和制作机构一起合作的方式,把这些经验传回国内,并且一改以往央视老大哥的姿态,平等待人,在这种带动下,全国各台和制作机构也开始以此为突破口主动寻找学习机会甚至改革,已成为一种暗流 。除了央视,还有雷禾,三多堂.....都在做着类似的事 。其实,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人自身学习进步的结果 。
当然,如何防止纪录片生产的大跃进,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
文章插图
(我的纪录电影《拯救雪豹》剧照)
BBC纪录片之所以能这么厉害,我感觉第一个是他们是一个工业化的流程、商业化的运作 。比如,他们拍摄的纪录片《雪豹》(请饶恕我也是拍雪豹的,所以对他们的纪录片《雪豹》做过一定的了解),在他们确定了这个主题之后,马上做了时间和成本的预算,然后对这部片做了一个定位:因为雪豹太难拍摄,所以不求拍一个纯自然类的关于雪豹的单片,而是主要介绍雪豹的生存方式和现状 。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不允许拖拖拉拉 。这样对时间和资金投入是一个保证 。相对我们国内,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时间无限拖后,资金永远不够的情况 。
另外,在商业运作上,我们纪录片的商业运作和BBC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小学生都算不上了 。首先,中国纪录片最大的资金来源是政府,那在成片中会受到很多限制——要为政府的宣传服务 。而BBC需要对金主服务,务必要赢得更多的观众,中国政府投资的纪录片更多是为了宣传需求或者和负责官员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即使是政府掏钱拍纪录片,也不可能达到BBC制片的资金量 。
就创作团队来说,我们更加适合文字表达,而不是画面语言 。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纪录片作品比较生硬,很难在讲故事上和外国人比拼 。我记得在一次中国的纪录片年会上,大家对老外提出的“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合格的剪辑师”深表认同——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但是大家都承认了 。
从内到外,我们的纪录片制作还和BBC有巨大的差距,慢慢学习摸索,急了也没有用 。
推荐阅读
- 如何评价王蒙及其作品
- 微信界面变成黑色如何恢复回来 微信界面是黑色怎么恢复正常
- 长期短距离行驶如何避免积碳
- 网上如何预订酒店
- 荡然无存的意思是什么 如何理解荡然无存的意思
- 如何节约用水 这些节水小妙招你可知道
- 华为nova65g手机如何截屏
- 相机如何设置对焦点
- 苹果手机网络如何切换到3G
- 佳能6d如何链接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