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请听听我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答:《兰亭序》是如何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兰亭叙》之所以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在内容与形式的搭配方面、字形结构、用笔、章法等方面,均达到了“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 。
抛却书法因素,单就其文章本身来看,兰亭叙也是一篇脍炙人口、文辞优美的不朽名作 。
![兰亭序何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https://www.w856.com//img.w856.com/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204/1675477512_63ddc2088b076.jpg)
文章插图
《兰亭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兰亭序何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https://www.w856.com//img.w856.com/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204/1675477512_63ddc208aeb6d.jpg)
文章插图
中国书法具有双重审美功能,一个是笔墨线条的构成美,一个是文字意境的审读美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它的笔墨所呈现出来的景象,要与文字内涵统一,这才是最好的 。《兰亭叙》如此的美文,用王羲之遒媚的行书写出,真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最佳结合 。很难想象,兰亭叙用篆书、楷书或者草书写出会是什么样子 。即使看上去很美,但当人们读起来的时候,也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那种感觉,也许就会像一个男高音扯着嗓子高歌邓丽君一样的滑稽吧 。
要领略《兰亭叙》之美,就要细细钻研进去 。
【兰亭序何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首先,《兰亭叙》用笔遒媚劲健,可谓是集笔法之大成 。其笔法的丰富与用笔的精致,体现在每一个字的一点一画上,都令人叹为观止 。以至于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都对之赞不绝口:“点画秀美,行气流畅”,“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等等 。
二王的行草,最值得后人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即点画的精到 。仔细观察《兰亭叙》,我们就会发现,兰亭叙的每一个字,都笔笔到位,虽然有的细若游丝,但依然一丝不苟,行笔轨迹交待得清清楚楚 。细察全帖,所有点画,莫不如此 。
其次是结构 。《兰亭叙》共324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写得那么的雅逸有致,婀娜多姿,彷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各具情态 。此外,在重字的别构上,王羲之也展现了惊人的智慧,序中二十多个“之”字,竟无一雷同 。
再次是章法 。
《兰亭叙》的章法布局,体现了多种对立因素的调和与统一 。在字形的安排方面,如肥瘦、大小、方圆、短长等,能够做到无过无不及;在书法的奇正、气度、神韵、趣味、格调等方面,也能做到无乖也无戾 。后世书家在临摹这幅作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改变它的章法布局 。不是不敢或者不想,而是不能 。观其章法,仿佛观看绝世美人的翩然起舞,其美是无与伦比的 。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
解缙在《春雨杂述》中写道:
“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写道:
“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 。”
对于《兰亭叙》的章法,笔者曾经无数次地揣摩研究,甚至还将字帖用俯视、仰视、和反视的角度进行观察,越观察越觉得此作品的神奇与精妙 。尤其是采用仰视视角的时候,其看似不平衡的地方,都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由此,笔者也深受启发,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尽量掌握在仰视角度上的平衡 。这样,当作品完成后挂在墙上的时候,就会显得格外漂亮 。
最后是《兰亭叙》的格调典雅清新 。
笔者接触《兰亭叙》比较早,但却一直对它“敬而远之” 。
当时,作为一个刚刚接触书法的毛头小伙子,囿于学力与审美水平所限,实在看不出它的美来 。对很多人盛赞的《兰亭》,我只是感到是疑惑,在怀疑自己审美水平是否太低的同时,也曾怀疑很多人只是“说项依刘”而已 。
直到有一天,见到陈鉴本《兰亭》 。
和其他临本呆直的线条不同,这本《兰亭》入笔、收笔之处芒角毕现,灵动遒劲,让人越看越美 。
从此,笔者就迷上了《兰亭》 。并由之进一步拓展到《圣教序》,以及二王的其他法帖 。
在不断临习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
![兰亭序何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https://www.w856.com//img.w856.com/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204/1675477512_63ddc208c98a0.jpg)
文章插图
1.《兰亭叙》的整体风格很难一下子说清 。
除了灵动遒劲之外,兰亭叙的整体风格不激不厉,虽然运笔以侧锋为主,但字体相对而言比较“平正”,是临习古代法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范本 。《兰亭叙》的每一个字都没有过头的笔画 。在结构临习前,可适当练习些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乐毅论》等等,在对期笔法运用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再进行临习,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这也就是说,要先把《兰亭叙》当成楷书来写,然后慢慢把速度提上去,最后过渡为行书 。
2.《兰亭叙》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
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在《兰亭叙》的基础之上,可以根据临写者的爱好,而随意增加相应的风格 。或更加妍美,或更加遒劲 。而任何一种意念上的“嫁接”,都能够形成一种新的风格 。
唐代崔液在评论书家时说:“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 。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 。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 。薛稷得其清,而失于伧拘 。顔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卤 。桞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 。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 。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 。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 。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藴藉态度 。”
虽然崔液的说法有失偏颇,但也恰恰证明了《兰亭叙》的开放性和基础性作用 。就此而言,《兰亭叙》就如实验室里的培养基,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植物来 。但是,这种特点对于“颜柳欧赵褚米苏”等大家的字体来说,却是非常难的 。因为这些大家的特点都非常突出,改变之后常常会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因此,对于要树立自己风格的书家来说,利用《兰亭叙》进行多次尝试是非常必要的 。
如果把“兰亭序”作为酒桌上的谈资,倒也能能让气氛显得高雅起来 。
东晋时期出了一位大书法家名叫王羲之,他是名门之后,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
有一次王羲之在浙江会稽山脚下一个叫兰亭的地方,邀请了很多文友聚会 。会上自然少不了饮酒赋诗、纵情狂歌,会后,王羲之把大家所做的诗整理成册,取名“兰亭雅集”,并亲自书写了前言,古代把书的前言叫做“序”,王羲之写的这篇“兰亭雅集”的前言,就叫“兰亭序”了 。
![兰亭序何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https://www.w856.com//img.w856.com/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204/1675477512_63ddc208df32a.jpg)
文章插图
兰亭序临摹版
“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兴致很高的状态下书写的,书法功底又在那里放着,所以每个字都写的潇洒飘逸,所有人的赞不绝口,王羲之本人也很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王羲之再次书写,却再也达不到那样的状态了,所以说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不可复制,就连本人换个时间再去创作,也未必能达到巅峰时的状态 。
兰亭序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喜爱,唐太宗评价它为“尽善尽美” 。
宋代书法家米芾(mǐ fú)评价它为
此书虽向昭陵朽,
刻石尤能易万金 。
东晋以后,世人临摹兰亭序的人很多,却再也没有人见过真迹,据传真迹被唐太宗带入昭陵陪葬了,昭陵至今尚未挖掘,这个说法也没有证实 。
![兰亭序何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https://www.w856.com//img.w856.com/uploads/images/article/20230204/1675477513_63ddc20908da8.jpg)
文章插图
兰亭序临摹版
自此,兰亭序被冠以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
因兰亭序而有的成语有“尽善尽美”、“温文尔雅”、“形神兼备”等 。
推荐阅读
- 退伍证丢失补办程序和方法
- 熹妃传运河十景修缮顺序
- 如何清除苹果手机程序的数据
- 红宝书正序版是按什么顺序
- 医患伤人的处理程序是什么
- 程序员的一条座右铭
- 程序员算文员吗
- 如何查看台式电脑序列号
- win10以太网适配器的驱动程序出现问题怎样解决? 这里提供三种解决方法
- 王者荣耀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