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年,曹操基本上平定了北方,刘备正在新野寄人篱下,孙权刚刚接手哥哥留下的基业,焦头烂额的处理着江东各郡的叛乱,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未来会获得怎样的成就 。而这一年在凉州出生的一名婴儿,也将被时代的巨轮卷入,他的使命将是未来的历史上,为持续了400年的大汉王朝,画下一个刚烈的休止符,他叫姜维 。
一、 少年壮志
【姜维为什么撑不住蜀汉武将,姜维死蜀汉亡什么意思】姜氏是天水当地的士族,虽然没有中原那些世家大族这么权势熏天,但也足可以称得上是区域豪强,然而姜维的童年时代却没有什么快乐 。12岁时,身为功曹的父亲姜冏死在了战场上,姜维成为了一名孤儿,虽然因为这个原因他得以被抚恤而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但这段经历在他童年时代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他后来的自强不息有很大程度来源于这种幼年丧父所带来的无助感 。就这样一遍学习一遍任职养家到了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进攻到了天水,太守马遵认为无法抵抗诸葛亮,同时怀疑手下的人都有异心想要投靠蜀汉,就把大多数部下扔掉,自己跑掉了,姜维不得已投靠了蜀汉 。
文章插图
事实上姜维此时对于魏国和蜀汉都没有什么归属感,对后者是不了解,对前者是怨恨,遇到了事情只知道拿我们底层办事员送死 。然而命运的转机就这么悄然而至,诸葛亮慧眼识人,看重了姜维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赏识,这年的姜维27岁,他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同样是在27岁时遇到了三顾茅庐的刘备,但是他知道一点,知遇之恩不得不报 。
此后的姜维在诸葛亮的悉心栽培下,才能日益增长,而诸葛亮对于姜维的悟性和品格也非常赞赏,曾亲口说姜维是“凉州上士”,也许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幼年丧父的姜维和中年依然无子的诸葛亮之间建立起了类似于父子之间的关系 。与费祎和蒋琬不同,姜维与诸葛亮日夜相处,起到了年幼的诸葛瞻所无法做到的亲情慰藉,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点,诸葛亮最终将北伐的希望寄托在了姜维身上,即使他知道以姜维的身份,也许永远没有办法获得如他一般的条件 。
文章插图
二、 边缘化的人生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此时姜维已经成为了北伐军中仅次于魏延的二号人物,而在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的过程中,姜维也展现出了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连续击退司马懿的进攻,算是得到了蜀汉政权内部真正的认可 。然而在此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姜维却始终没有机会去完成诸葛亮交托给他的理想,当然这中间要分两个时间段来说,在蒋琬统治的时期,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是支持姜维的作战的,但由于在蒋琬的战略思想中,沿着汉水顺江而下才是主力的作战目标,所以姜维在凉州基本上处在偏师和不被重视的位置上,以吸引曹魏的注意力为主;至于后来的费祎时代,费祎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早就对姜维这种顽固不化的理想主义嗤之以鼻,因此不仅限制姜维的作战,即使姜维要主动进攻,费祎的态度也是给一万的兵力打发了事 。
文章插图
这两种态度虽然不同,但造成了相似的结果便是姜维始终不能够获得北伐的机会和足够的力量去持续维持战果,即使当曹魏面临了诸如高平陵之变和淮南三叛这种足以颠覆整个国家政治局面的活动时,蜀国也依然无动于衷,苟延残喘 。在这里与其指责姜维的军事才能和眼光有问题,倒不如说姜维根本就没有现实的条件来支撑他抓住好机会北伐,阴谋论和无能论者可以休息了 。
三、 千载之下,炳炳如丹
到了公元253年,姜维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机会,至少对他而言这是个“好机会”,接替蒋琬的费祎被刺杀,原因由于过于宠信一名魏国降将郭修,而这人正是某次作战中姜维所俘虏的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知道这个人到底跟姜维是什么关系,但事实是从这之后姜维就掌握了真正的军权,开始大张旗鼓的北伐 。前后共十一次,然而此时的时局已然发生了改变,司马家已经大致清理了魏国内部的反对力量,而在对外上也重用了一批新人重点防御西北,姜维的军事才能固然优秀,但是在以邓艾为代表的魏国将领的防御下,也只能说是徒唤奈何,终无所获 。
文章插图
这种情况到了263年,终于要划上一个句号,司马昭为了获得取代曹魏的实质名分,准备出兵伐蜀建立功勋,而此时的姜维在剑阁一地防卫住了钟会的进攻,并且打算利用地利来固守等待着钟会退兵 。计划很好,但是另一只由邓艾所率领的进攻军队趁机突进,冒险翻越山峦,一路打到成都,姜维还没来得及回援,刘禅就纳了降表,蜀汉就此灭亡 。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似乎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姜维就是那种偏偏不服输的人,他打定了主意要拼死一搏,诈降钟会并且怂恿钟会在蜀地叛乱,抓获了老对手邓艾,准备给司马昭送一份复国大礼包 。这种意志力几乎是整个历史上都少见的,可惜的是因为钟会优柔寡断,错失机会,最终姜维的打算付诸东流,复国以失败告终,姜维死于乱军之中 。
文章插图
该怎么形容姜维的一生呢?实际上你很难在历史上找到第二个跟他一样的人,忠诚到几乎难以置信的程度,在完全没有希望的状况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目标,这也许是因为姜维的信念 。但更重要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诸葛亮当年的那个决定,或许从几十年前在天水相遇的时候,诸葛亮就从姜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年的那束光照到了姜维的眼中,几十年未曾散去,在成都死前的那刻,姜维依然还是曾经无所畏惧的少年吧!
先讲第一个 。姜维原为曹魏天水参军,在诸葛亮北伐时,归附蜀汉 。虽然后来位居大将军,屡立战功,但由于是降将的身份,所以在蜀汉政权中孤立无援 。公元258年以后,蜀汉政权开始受到刘禅所宠信的宦官黄皓的操纵,黄皓想罢黜姜维,就让同党的右大将军阎宇掌握兵权 。姜维危惧,所以领兵居外,不敢复返成都 。姜维志在收复中原,中兴汉室,以报诸葛亮知遇之恩,所以常年出征 。但由于蜀汉政权内部矛盾非常尖锐,并不能保证充足的后方供给,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
再讲第二个 。当时蜀汉全国“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平均每九个人负担一个士兵,七家民户养活一个官员 。由此可见蜀汉人民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 。东吴使臣薛珝到过蜀汉后也说,“经其野,民皆菜色” 。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率大军十八万分道伐蜀 。钟会由斜谷入汉中,姜维退守剑阁 。邓艾以奇兵从阴平(今甘肃文县)间道取江油,进克涪县,攻杀蜀将诸葛瞻(诸葛亮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兵锋甚锐,直逼成都 。刘禅急召群臣商议,有的主张投奔东吴,有的主张逃往南中避难 。以谯周为首的益州土著地主集团,却主张投降 。因为在益州集团看来,蜀汉政权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全部利益,它的覆亡,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灾害,相反,蜀汉政权的灭亡,反而可以把刘备、诸葛亮带来的荆州集团驱逐于益州之外 。刘禅本是一个庸才,并没有通盘考虑当前的局势 。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官员、士大夫们首先想到的是保命安身,他们完全可以在新政权中继续为官秉政,所以,都支持谯周的投降论 。就这样,蜀汉灭亡,立国四十三年,共二主 。
推荐阅读
- 土豆为什么不能和南瓜一起吃
- 笑三笑为什么打不过帝释天
- 为什么不能吃放了大蒜的隔夜菜
- 电脑杀毒后为什么还很卡
- gnz为什么捧郑丹妮
- 叙利亚教练为什么打球员
- 野河钓鱼空军为什么
- 德云社烧饼为什么是儿徒
- 中国的父母为什么有催孩子结婚的传统呢
- 房东模拟器午夜玩家为什么没有